20世纪,全球结核病发病率经历了三次回升。前两次是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在带给人类灾难的同时,也导致了结核病发病的回升。第三次则自80年代中期起延续至今,主要原因是:来自结核病流行地区的大量移民;TB与HIV的致死性结合;耐多药结核病的发展;以及许多国家、政府官员对结核病的不够重视。 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我国进行了四次(1979年、1984年??1985年、1990年、2000年)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调查揭示,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结核病疫情发展很不平衡,全国结核病疫情下降缓慢。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也同样存在导致世纪结核病发病率回升的上述影响因素。 1991和1993年,我国28个省(不含京、沪)先后实施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和卫生部加强与促进结核病控制项目。两大项目的实施,使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人类在同结核病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不同时代无数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使结核病学科领域内各项科研专题、学术论著,得以不断总结、提高和完善,大型学术著作、教学参考书《结核病学》也同样如此。1964年北京结核病研究所编纂出版的《结核病学》(主编范秉哲、裘祖源),对于当时国内医学界、防痨界和医学大专院校,不失为一部重要的专科参考书。然而,30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结核病学科在临床诊疗技术,细菌免疫学,化疗研究与发展,流行病学与防治,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各方面均已有长足发展,有鉴于此,本书主编邀集了85名有关专家,重新编纂了《结核病学》。参与撰写者,大多系从事本学科临床、教学或科研工作数十年的专业人员,不少作者学术造诣甚深,科研硕果累累。 《结核病学》(新编)内容丰富、资料详实。作者撰写各篇章时,尽可能反映国内外新理论、新观点、新认识和新方法,尽可能体现20世纪90年代国际、国内学术水平,在文稿中广为引用我国结核病学科近年来已取得的科研结果、检测技术、实施方法以及文献资料。编篡中,每章文稿均先后经由两名资深专家审稿,提出书面意见,嗣后在召开的主编、编委、作者扩大审稿会上,对有关章、节的撰述内容、理论或学术观点、文章结构、文献资料等问题,深入审议研究,据此向撰文作者提出修改建议,以供进一步提高该章学术水平,完善篇章内容。这种科学、求实、负责的精神,值得称赞。 期盼本书能成为广大医务人员在结核病诊疗与防治中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