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经济法劳动监察:监察职业指南

劳动监察:监察职业指南

劳动监察:监察职业指南

定 价:¥38.00

作 者: (德)沃尔夫根·冯·李希霍芬(Wolfgang Von Richthofen)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工与信息研究所译
出版社: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经济法

ISBN: 9787504543882 出版时间: 2004-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4cm 页数: 310 字数:  

内容简介

  《劳动监察》是国际劳工组织于2002年推出的权威性综合指南,它填补了近30年来劳动监察领域缺乏符合时代特点的指导工具书的空白,受到国际劳动监察协会和各国劳动部门的欢迎。本书以国际背景为基础阐述了政策问题,分析了经济领域、劳动力市场、科学技术以及国家的、部门的和企业的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是如何影响劳动监察工作的,并对21世纪之初的政策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展望。书中探讨了各国新制定的制度和战略,如“内部监控”(在北欧国家)和社会保险的某些部分(工人赔偿)与监察工作的合并等,并分析了这些做法如何被情况相类似的其他国家所利用。此外,书中还重点讨论了对劳动监察具有深刻影响的主要趋势,即如何迫使劳动监察人员逐步放弃已往以单一专业化为基础的传统做法,而转向一种真正“一体化”的观念。书中强调指出开发和认识一切影响和改善劳动保护的因素的极端重要性。

作者简介

  沃尔夫根·冯·李希霍芬曾在柏林大学、波恩大学和海德堡大学学习法律、经济、政治和印度尼西亚人类学,1973年成为柏林高等法院律师。在过去2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曾任柏林德国国际开发基金会的社会经济开发中心副主任,国际劳工局前工行政处资深劳工行政专家和国际劳工局职业安全卫生及环境主体计划负责监察系统发展工作的协调员。多年来,他曾撰写、编辑和协助出版了大量劳动监察著作。目前,他是德国安全卫生裁判机构StGBWork司法团成员。他还担任津巴布韦哈拉雷非洲地区劳工行政中心劳动监察首席讲师,德国汉诺威大学比较劳动保护问题客座讲师和英国牛津大学校外研究部(鲁斯金学院)劳工行政客座讲师。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劳动监察:背景、演变和环境
1 基础
1.1 历史渊源
1.2 基本原则
1.3 权威来源
1.4 三方体制
2 框架
2.1 社会经济背景
2.2 政治框架
2.3 法律基础
2.4 行政环境
3 劳动监察的使命
3.1 使命表述的变化趋势
3.2 劳动监察的作用和范围
3.3 促进社会进步,充当社会警察
3.4 预防
4 制度概论
4.1 总体评述
4.2 常规模式
4.3 按职能分类方法
4.4 职能一体化趋势
5 客户系统
5.1 谁是客户
5.2 工人
5.3 雇主
5.4 其他政府部门
5.5 大客户系统
6 劳动监察面临的挑战
6.1 引言
6.2 新技术
6.3 劳工世界中的新风险
6.4 法规日益庞大和复杂
6.5 劳动力市场的分隔化
6.6 传统伙伴的弱点
6.7 全球化
7 应对挑战
7.1 问题
7.2 国家作用的变化
7.3 应对新科技
7.4 新的立法方式
7.5 管理方式的变化
7.6 新的战略伙伴关系
第二部分 监察制度:政策
8 政策参照渊源
8.1 引言
8.2 国际劳工公约
8.3 国际劳工建议书
8.4 其他超国家标准
8.5 其他渊源
9 制定政策的考虑因素
9.1 一些基本考虑
9.2 设计过程
9.3 政策内容
9.4 劳动监察政策
10 新的政策方向
10.1 社会关系监控
10.2 行业部门政策
10.3 就业监察
10.4 中小企业
11 强制政策
11.1 合理性和需要
11.2 基本原则
11.3 制裁
11.4 保持建议和强制两种做法之间的平衡
11.5 程序问题
12 监察系统内部政策问题
12.1 制度管理政策
12.2 组织发展政策
12.3 招聘
12.4 培训政策
12.5 入门培训
12.6 见习期后的在职培训
12.7 信息管理政策
13 政策实施问题
13.1 制定劳动监察的规划和计划
13.2 监察的方式
13.3 临机处置权
13.4 适用于制造商、供货商和进口商的程序
13.5 确保处理的公正性和一致性
13.6 与其他当局和机构合作的责任
13.7 怎样与媒体打交道
13.8 质量监控
14 劳动监察政策和预防经济学
14.1 问题
14.2 在预防经济学中劳动监察的作用
14.3 精选案例分析
第三部分 监察制度:组织与管理
15 劳动监察和三方体制
15.1 概述
15.2 企业内部的合作
15.3 行业、地区和国家层面的合作
15.4 咨询和决策机构的成员资格
16 组织结构
16.1 劳动监察作为一个政府部门
16.2 三方管理体制
16.3 关于一体化制度的需要
16.4 联邦制国家的情况
17 组织框架
17.1 分支机构内部的合作
17.2 同其他机构的合作
17.3 监察员的专业化
17.4 在履行监察职能中工人方面的合作
18 报告政策和程序
18.1 标准化
18.2 个案监察报告
18.3 年度报告
18.4 向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
19 影响和绩效评估
19.1 引言
19.2 外部绩效评估
19.3 内部绩效评估
19.4 评估:如何、由谁和何时进行
20 信息、出版和文献服务
20.1 总的评述
20.2 不同类型的组织方式
20.3 IPDS(信息、出版和文献服务)处于劳动监察之外
20.4 多方参与、总体协调
20.5 与其他职能的竞争
20.6 赋予IPDS工作重大责任
21 劳动监察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的标准
21.1 引言
21.2 与质量管理及环境管理的类似之处
21.3 最新发展
21.4 工作中的职业卫生和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的实例
21.5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对监察的影响
21.6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与小企业的相关性
21.7 对监察机构管理工作的影响
第四部分 劳动监察:行业部门方面
22 劳动监察和童工劳动
22.1 问题的范围和性质
22.2 对童工劳动进行有效劳动监察的阻碍
22.3 劳动监察员的权限
22.4 对童工劳动监察的管理
22.5 特殊监察问题的处理
22.6 强制遵守和实施制裁
23 劳动监察和中小型企业
23.1 采用特殊方法的根据
23.2 未来的优先目标
23.3 六项可能的主动措施
23.4 应吸取的经验
24 农业部门的劳动监察
24.1 对监察机构的特殊挑战
24.2 农业部门的风险
24.3 劳动监察人员在农业部门面临的问题
24.4 应改进的战略
24.5 明确的强制措施与促进性政策
24.6 对监察员的培训和支持
25 非商业服务部门的劳动监察
25.1 引言
25.2 风险和特别考虑
25.3 谁监察劳动监察机构
25.4 非商业服务部门监察的程序
25.5 非商业服务部门的雇主和工会
25.6 采取行动的必要性
26 建筑行业的劳动监察
26.1 建筑行业提出的问题
26.2 专门的国际劳工标准
26.3 劳动监察制度
26.4 新的立法战略
26.5 监察、强制和说服
27 劳动监察和重大危险预防
27.1 特殊的考虑
27.2 重大风险监控的主要环节
27.3 监察机构对安全报告的反应
27.4 监察机构的其他责任
28 劳动监察和“新风险”
28.1 问题的范围
28.2 紧张压力
28.3 侵害与暴力
28.4 性骚扰
28.5 结论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