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宗教宗教知识读物诠释的圆环:明末清初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解释及其本土回应

诠释的圆环:明末清初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解释及其本土回应

诠释的圆环:明末清初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解释及其本土回应

定 价:¥28.00

作 者: 刘耘华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学术文库
标 签: 暂缺

ISBN: 9787301092811 出版时间: 2005-07-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1cm 页数: 452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诠释及其本土回应为基本线索,择取若干重要的儒学范畴、命题及传教著述作为分析的个案,试图揭示中西文化在相互遭遇之早期所发生的冲撞与反应的深层机理。史料翔实,分析透彻,可引发人深层思考。<

作者简介

  刘耘华,男,湖南省茶陵县人,1964年4月出生。曾先后获得文艺学硕士(苏州大学中文系,1991)、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2001)学位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颁发的博士后证书(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04)。现为上海市高校都市文化E一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近代中国、日本、欧美文化互动综合研究”课题组成员,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系副教授。曾出版专著1部(《诠释学与先秦儒家之意义生成》,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编著1部(《新编比较文学教程》,任副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2001),并在《北京大学学报》、《中国比较文学》、《外国语》、《中国文化研究》、《天津社会科学》等海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

图书目录

序一 一部令人回味反思的好书/孙景尧1
序二 回到思想史/张西平1
导论 明末清初中西文化关系研究的若干问题/1
一、主动因应还是被动附会?——文化的双重强制/2
二、对话,还是自说白话?——“对话论”可否成立?/6
三、错位的“契合”?——“天”、儒之间的意义传递/9
四、从“行动与反动”到“诠释与再诠释”——中西文化交往中的“理解”问题/13
第一章来华传教士的知识架构与诠释立场/17
一、基督教人文主义:来华传教士的精神背景/17
1.斐洛之“寓意解经法”与两希文化的初次“和解”/17
2.基督教对希腊文化的摄取:保罗的贡献/20
3.信仰与理性的冲突:西方文化内部的一种结构性紧张/22
4.基督教人文主义:信仰与理性的再度“和解”/24
二、耶稣会的教育理念与来华传教士之知识架构的形成/29
1.基督教人文主义与欧洲大学的兴起/29
2.基督教人文主义与耶稣会的教育理念/32
3.从《西学凡》看耶稣会的课程设计与耶稣会士的知识架构/36
三、来华传教士的知识架构与诠释儒家经典的基本立场/41
1.诠释儒家经典的基本立场之一:传教士的神学思想/42
2.诠释儒家经典的基本立场之二:传教士之行为规范与道德世界/49
3.诠释儒家经典的基本立场之三:传教士之天体观、世界观、时空观/54
4.诠释儒家经典的基本立场之四:传教士引入的希腊哲学思想/60
第二章来华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应用与诠释/65
一、利玛窦等早期传教士的策略选择及其文化意义/65
1.交谈:奠定早期传教方式的一个基础/6b
2.间接传教的两个基本特点/68
3.间接传教的直接后果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73
二、“补儒易佛”:传教士的身份定位与经典的“认同”或“别异”/83
1.到中国,成中国人:传教士的身份定位/83
2.经典的“认同”与“别异/90
三、“超性”与“超儒”:宗教立场对适应原则的钳制/99
1.阳儒阴“天”:传教士的双重身份/99
2.“超性”与“超儒”:宗教立场对适应原则的钳制/109
第三章传教士视域中的儒学范畴/120
一、传教士视域中的儒学本体范畴:太极、理、性、心/120
1.太极/120
2.理/129
3.性/137
4.心/142
二、传教士视域中的儒学道德范畴:仁/爱、孝/敬/146
1.仁/爱/l40
2.孝/敬/156
三、传教士视域中的天命、君子和圣人/165
1.天命/165
2.君子/177
3.圣人/181
第四章传教士视域中的儒学命题/191
一、万物一体/191
1.天人关系层面/191
2.人际关系层面/197
3.传教士视域中的万物一体/202
二、精气为魂/207
1.先秦典籍中的魂魄与鬼神/207
2.先秦典籍中的气/212
3.魂、气相合的思想来源/219
4.传教士视域中的“精气为魂”/222
三、气化流行/231
1.气化流行的先秦形态/231
2.气化流行与阴阳五行的宇宙化生观/236
3.传教士视域中的气化流行/246
第五章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诠释:个案研究/257
一、个案之一:白晋的《古今敬天鉴》/257
1.白晋其人/257
2.白晋与“索隐派”/259
3.白晋对儒家经典的诠释与应用:
以《古今敬天鉴》为个案/265
二、个案之二:马约瑟的《儒教实义》/274
1.马约瑟其人/274
2.马约瑟与“索隐派”/275
3.马约瑟对儒家经典的诠释与应用:
以《儒教实义》为个案/281
三、个案之三:利安当的《天儒印》/290
1.利安当其人/290
2.利安当与“索隐派”/293
3.利安当对儒家经典的诠释与应用:
以《天儒印》为个案/294
第六章本土回应之一:入教儒士/310
一、科学的信仰进路:徐光启、李之藻、王徵/310
1.徐光启的信仰进路/312
2.李之藻的信仰进路/316
3.王徵的信仰进路/318
4.徐光启等人对西学的回应与处置/322
二、宗教的信仰进路:杨廷筠、朱宗元、张星曜、李九标等/329
1.杨廷筠的信仰进路/330
2.朱宗元、张星曜的信仰进路/332
3.李九标、李九功的信仰进路/336
4.杨廷筠等人对西学的回应与处置/338
三、入教儒士对传教士儒家经典诠释的再诠释/344
1.“新人”:入教儒士的身份意识/344
2.“新人”之身份认同的文化意义/352
3.入教儒士对于传教士儒家经典诠释之再诠释/360
第七章本土回应之二:反教人士/384
一、反教人士的思想动机及现实原因:从沈濯到杨光先/384
1.沈濯与南京教案/385
2.黄贞与《破邪集》/388
3.杨光先与“历狱案”/392
4.反教人士之思想分析/396
二、诠释的再诠释:反教人士的回应/401
1.关于儒学的本体范畴:天、心、性、理、太极等/401
2.关于儒学的道德范畴:仁爱、忠孝等/407
3.关于天命、圣人等/411
4.关于儒学的重要命题: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等/413
三、诠释的再诠释:佛教人士的回应/417
1.对于本体范畴的再诠释:天、心、性、理、太极等/420
2.对于道德范畴的再诠释:仁爱、忠孝等/426
3.对于重要命题的再诠释:万物一体、
气化流行等/427
后记/434
参考文献/437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