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定 价:¥24.00

作 者: 彭刚,黄卫平,郭郁彬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中国经济

ISBN: 9787300053103 出版时间: 2004-02-01 包装:
开本: 21cm 页数: 365 字数:  

内容简介

  解读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探讨新的国际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证中国经济稳健发展的政策环境与现实依据。彭刚,生于北京。意大利经济发展研究院发展经济学硕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中国经济发展理论、战略、政策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发展经济学》(2003年,合著),《西方公司理财实务》(1998年),《国际营销渠道策略》(1995年);论文有:《发展的危机——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发展经济学思考》,《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吗?》。黄卫平,生于北京,经济学博士,1998年赴欧留学。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教授,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高评委员会(国际片)委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的理事或常务理事,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国际顾问组成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代表作有:《走向全球化》(2000年,合著),《发展经济学》(2003年,合著)等;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经济发展等。郭郁彬,生于广东梅州,经济学硕士。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师。主要从事发展经济学、电子商务的教学与研究。参加编著《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决策、管理与案例分析》(副主编)。本书以当代中国在新世纪的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考察对象,对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进行重新界定和深入研究;探讨在新的国际条件下、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的科技革命的冲击下,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阐述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承受的压力和所需要克服的障碍;揭示在知识经济和亚洲金融危机的严峻国际背景与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深层矛盾不断涌现的环境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和难点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论证中国经济健康发展与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政策环境和现实依据;最终阐明“发展才是硬道理”。

作者简介

  彭刚,生于北京。意大利经济发展研究院发展经济学硕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中国经济发展理论、战略、政策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发展经济学》(2003年,合著),《西方公司理财实务》(1998年),《国际营销渠道策略》(1995年);论文有:《发展的危机——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发展经济学思考》,《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吗?》。黄卫平,生于北京,经济学博士,1998年赴欧留学。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教授,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高评委员会(国际片)委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的理事或常务理事,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国际顾问组成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代表作有:《走向全球化》(2000年,合著),《发展经济学》(2003年,合著)等;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经济发展等。郭郁彬,生于广东梅州,经济学硕士。暨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师。主要从事发展经济学、电子商务的教学与研究。参加编著《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决策、管理与案例分析》(副主编)。

图书目录

第1章经济发展概念的发展与深化
1. 1历史发展的线性模式
1. 2结构主义学派的工业化情结
1. 3“满足人民基本需要战略”的现实矛盾
1. 4发展“知识经济”, 弥补“制度缺陷”, 提出经济发展的新理念
1. 5“以人为本”, 确立经济发展的核心命题
第2章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与特征
2. 1环境优先还是发展优先:两难下的艰难选择
2. 2面向未来, 重构发展理论的历史坐标
2. 3注重环保, 突出发展理论的时代特色
2. 4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的庄严承诺
第3章经济发展目标的内容与意义
3. 1永别贫困, 新世纪的神圣使命
3. 2充分就业, 是手段也是目的
3. 3合理分配, 坚持走共同富裕之路
3. 4全面小康,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第4章结构调整: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4. 1传统国民经济结构对经济发展的束缚
4. 2区域经济的失衡发展
4. 3亟待调整的国民经济结构
4. 4优化经济结构, 拓展经济发展的广阔空间
第5章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社会压力
5. 1社会急剧变革中不同利益群体的形成与定位
5. 2收入分配差距与社会地位的分化
5. 3市场法则的建立与道德范式的危机
5. 4经济发展. 体制变革下的利益调整与社会稳定
第6章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压力
6. 1世纪末的金融混乱
6. 2东亚金融危机:中国经贸分析
6. 3东亚金融危机:引进外资的挑战
6. 4世纪之交的人民币汇率
6. 5中国对外开放:理论的归纳
6. 6中国对外投资:东亚金融危机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第7章新时期的农业转型与农业发展
7. 1农业的基础作用与“去掉农民”
7. 2农业转型的途径选择
7. 3现代化的产业农业构造
7. 4农业劳动力的转型与农业现代化进程
第8章新时期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
8. 1中国工业化的独特历史轨迹
8. 2中国工业化早期历史事件研究
8. 3中国工业化的新长征
8. 4中国新型工业化中的对外经济因素
第9章新时期中国经济运行的外部生产力因素——信息高速公路构筑了新国际经济环境
9. 1国际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
9. 2信息基础设施与互联网络
9. 3信息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
9. 4新经济大潮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第10章中国的金融与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深化
10. 1中国储蓄的怪圈:负收益与高储蓄
10. 2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
10. 3养老之外的保障话题
10. 4新时期中国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
第11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策取向
11. 1东亚金融危机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的探讨
11. 2转轨中的政府作用
11. 3宏观经济政策应该向符合市场化的微观经济基础的方向调整
11. 4结论:两缺口模型——走向内外同步失衡的宏观经济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