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都市状况》讨论的问题是,如何与后现代主义共存,尤其是与一直以来对西方思想行为产生着深刻影响的文化运动在道德、理论以及政治上所产生的后果之间的共存。《后现代都市状况》还讨论城市,以及在21世纪地球村中兴起的城市主义所具有的种种形式。我的目的在于将这两个问题置于被我称之为“后现代城市规划”的标题之下来进行。在当前情况下,聚焦后现代主义可谓是正合时宜。原因有二,首先,全球政治经济已步人一个日趋重构与联合的不稳定时期。旧格局被破坏,新格局正在形成,新格局包括与非工业化、环境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民族主义、日益减损的民主主义、网络空间、邻避主义(NIMBY),以及少数人所领导的社会运动等。伴随着这些变化,不同类型的城市主义应运而生。城市主义以边缘城市、门控社区以及新“世界城市”的全球等级制度为特点,其中等级制度是理解迅速发展的地缘政治秩序的关键。像其他许多人一样,我也力图来理解这种重构。其次,21世纪的新格局正在形成,方兴未艾的后现代思潮鼓励和要求人们以新的视角来观察世界。后现代主义建立在对差异性和基本不确定性的较为敏感的基础之上,它对我们的解读、表现以及作选择的方式提出了质疑。结果,先前被剥夺了公民权的群体拥有了评议权、发言权。不管怎样,现存的权威都要面对彻底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