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学理与案例分析》一书的写作,是基于作者在这之前,已经多次出版了不同年代、多种版本的经济法著述,对之总感觉理论阐述多,实践联系少,甚是空泛。2002年12月法律出版社出版了作者的《新编经济法教程》,其中虽然体系、理念都有了一些新意,但是仍然感觉与实践运作间还有差距,于是继续努力,探索一种贴近社会生活的经济法著述,这样就有了本书。<br>作者力图在本书中将经济法作为一门应用性的教案来撰写,因此,相对忽略对于经济法理论的深究,而着眼于实践对于经济法的适用与需求。传统的经济法案例评析往往执着于法院或者行政部门对于具体个案执法过程的描述和法理推敲,本书可能在这方面有了突破,即作者还注意经济立法层面的动态和经济法律意识层面的发展,这种关注主要是从操作性角度着手的。而且书中的案例基本上是最新的,广泛地取材于当前的经济生活,有的案例就是作者亲自参与的。因此,在经济法治进一步推进的环境中,本书的适应面不仅仅是法律专业,也广泛适用于经济、管理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学习、参考。<br>本书分为七编,分别为经济法基础理论、市场主体组织法律制度、市场主体行为法律制度、市场秩序法律制度、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和经济纠纷处理法律制度。每一编有若干章组成,本书共分为二十章,每一章下的节一般都附有相关的案例分析或学理分析。本书的案例分析或学理分析涉及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独资企业法、国有企业法、集体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商独资企业法、个体工商户法、农村承包户法、股份合作企业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信托法、商标法、专利法、 著作权法、计量监督法、标准化法、产品质量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担保法、票据法、信用证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破产法、计划法、预算法、环境法、资源与能源法、 对外贸易法、中央银行法、税法、价格法、审计与会计法、中小企业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律制度、社会救助法、社会福利法、社会保险法、经济仲裁、经济审判、WTO争端解决机制等内容。<br>上述内容安排的基础是作者在《新编经济法教程》中的理论体系,因此,尽管本书突出操作性和实践性,但并不妨碍本书的系统性和内在逻辑。由于作者的认识能力局限性,本书会存在一些错误和缺点,恳请读者指正。<br>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研究生董燕、彭大银、宁海龙、吴云峰、施瑶琴等的协助,在此谨致谢忱。<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