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前
言
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对传统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正在对专业结构. 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系统的. 整体的改革, 教材建设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的时代, 各行各业对信息学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如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高素质的信息学科人才, 是目前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
数字逻辑是信息学科各专业本. 专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 设置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知识与理论, 熟悉各种不同规模的逻辑器件, 掌握各类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 为数字计算机和其他数字系统的硬件分析与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满足教学的需求, 国内外出版了大量相关的教科书, 这些教科书各具特色, 其中有许多被公认是十分优秀的作品. 然而, 该领域的教科书一般都受摩尔定律影响, 即便是最优秀的教科书也必须不断更新. 完善. 本教材第一版是参照全国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委员会与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联合推荐的《计算机学科教学计划2000》的指导思想, 从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目标出发, 结合作者长期从事教学与科研的经验及本课程教学的特点. 要点和难点编写的, 2000年出版发行之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爱, 在4年多的时间里先后12次印刷. 然而,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我们深感其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常常不免有愧对渎者之感, 希望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本次修订就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的.
数字集成电路是数字计算机和各类数字系统功能实现的物质基础, 本教材以高速发展的数字集成电路为纽带, 将数字电子技术和数字逻辑的有关知识融为一体, 较完整地阐述了各种不同规模的数字集成电路及其在数字系统逻辑设计中的应用, 力图使学生在掌握逻辑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 了解数字器件的更新换代对数字系统设计方法产生的重要影响以及新的发展趋势. 不断掌握新的技术, 以适应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 全书共分9章, 内容可归纳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数字系统逻辑设计的基本知识. 基本理论和基本逻辑器件, 由1~3章组成, 第二部分以小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 详细讨论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的经典方法, 由4~6章组成, 第三部分重点介绍常用中规模通用集成电路. 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其在逻辑设计中的应用, 包括常用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 中规模时序逻辑电路. 信号产生与变换电路. 常用可编程逻辑器件以及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ISP技术等内容, 由7. 8两章组成, 第四部分综合运用该课程所学知识, 进行了实际问题设计举例, 意在进一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第9章完成. 本教材的本科教学参考学时数为80学时 含16学时左右实验 , 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可按课程学时数的多少和实际需求, 由任课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 尤其是对标题前注有星号 * 的部分进行适当取舍.
为了满足教学与自学的需要, 随书配有光盘一片, 内含实验演示和学习自评, 并编写了与教材配套的辅导教材《数字逻辑学习与解题指南》. 此外, 还研究开发了相应的数字逻辑虚拟实验软件. 多媒体CAI课件. 远程网络课件. 视频课件和试题库等丰富的教学资源, 构成了一个集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以及自学. 自测等环节
为一体的立体化教学体系. 使用者可根据需要对各项教学资源灵活选用.
本书由欧阳星明主编, 陈传波. 章勤和李昕参与了部分编写工作.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 得到了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领导和同事的许多关心, “数字逻辑”课程教学小组的秦磊华. 孙百勇. 刘景宁. 唐九飞等老师, 以及外校的雷晓平. 王槐斌. 喻成等老师对该书内容的组织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为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 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 书中缺点. 错误难免, 殷切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04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