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浩瀚的清代宫廷档案、谕旨、奏折等史料中勾稽出雍正朝著名的曾静案来龙去脉,并参考多种研究著作的记载与分析,用生动的语言明白又幽默地讲述了那个时代惊天动地的文字狱大案,从而反映了中国古代君权与知识分子的关系及旧文人的宿命。历史的一项功用,乃在于提醒世人,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能够不可思议到何种程度。谋逆秀才曾静和他企图推翻的雍正皇帝本是不共戴天的死敌,可他们竟然合作完成了一本流传广泛的著作,由此而构成了清代的一桩奇案;而这桩奇案看来正为上述论点提供了一个恰如其分的论据。然而,历史的另一项效用还在于,它得以显示,人们在面对极端匪夷所思的情形时,其反应是何等的实际;曾静和雍正皇帝之间的故事也为这一论点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大量的历史文件在显明了1720年代和1730年代在中华帝国所发生的这些事件的来龙去脉。这得归功于清王朝官吏们惊人的仔细周全。这些大臣不仅见证了整个事件的发展演变,有时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的奏折反映出他们对于发生于其所辖地区种种事件的态度;由于当时行文的礼仪和规矩,其奏陈中常常一字不差地重复了皇帝的朱批谕旨;具奏言事的官员还得把落在其手上的谋逆材料作为附件一并呈上,供皇帝裁决时参考。所有这些都为今日的研究提供了种种新的材料。如此积存下来的史料被史学家视为无价之宝,并作为历代宫廷档案保存下于皇帝宬中。1912年清王朝覆灭后,这些宫中档的命运始终处于捉摸不定的状态,时常在战祸逼临之际被装在板箱中,急急运走以避大难。不过在20世纪结束之际,宝贵的宫中档终于在北京或台北温湿调节设备良好的“避难所”里安定下来了。这些浪迹无定的史料经历了长期的政治革命而得以幸存,真可称得上是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