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阿成的《风流倜傥的哈尔滨》,轻笔淡墨下是一幅城市的山水,予人想象,让人怀念,抚摸着时光的同时,品咂历史和文化的滋味。阿成在此书的序言说:“一个城市有两种品质,一种是现实中的城市,另一种是记忆中的城市,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城市,就是理想中的城市。如果将这三者融合在一起,它就应当是一个人的城市,阿成的城市,阿成笔下的城市和阿成理想中的城市。”因此,阿成笔下的哈尔滨是一个有个性的感性城市,是一座洋滋洋味充满着天地灵秀之气,风姿绰约、雍容大雅的城市。一走进这个城市,就能循着爆锅的葱花味道,漫着手风琴、黑管、钢琴的旋律,慢慢地体验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和历史,感受着当地的文明、传统和风情,还有那些流亡者、淘金者留下的种种滞痕。穿越城市的松花江,滟滟地荡着旧日的梦;中央大街的石砖上摩挲着昨天的风尘;索菲亚教堂的钟声回旋着曾经的祈祷。还有火车站、公园、西餐厅、廊柱、栅栏、太阳岛、冰灯、榆树、丁香花、面包、香肠、酸黄瓜等等,这些关于哈尔滨风情的关键词,浓缩了时代的风云、岁月的情感,一入眼,一浸耳,就有了形象的记忆,是通感带起的想象和情绪,沉郁,幽远。哈尔滨是一座洋气的城市。二十世纪初,就有十几个国家的旅人称其为“东方的莫斯科”、“远东的小巴黎”,愈衬其品格与气质的别致。作为一座流亡者的城市,特别是那些流亡到这里的乡愁弥大的俄国人,错将他乡当故乡,刻意而为之,于是,摩登的火车站、鳞布的方石路、单体的俄式平房、高耸的东正教堂等等都沾染上俄罗斯风味。走在哈尔滨的街头,这一幢楼,那一栋房,从造型、色彩、装饰上,都能现出欧洲、北美、亚洲建筑的精华和当时最新建筑艺术的思想潮流。因此,可以说,哈尔滨是一座被外来文化所“异化”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