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国主义被中国和反法西斯盟国打败,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已经60年了。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战后日本出现了否认发动侵略战争,否定战争责任,美化军国主义,鼓吹“皇国史观”的诸多论调。如:1952年重光葵所著《昭和之动乱》一书首倡“满洲事变”起因“中周压力”说.声称:张学良排日,中国外长王正廷要“收回国权”.关东军为“保护日本权益”不得已才行使武力。1962年堀场一雄所著《支那事变战争指导史》提出日中战争起因“中国对抗日本重建东亚”说,认为:觉醒了的日本感到近代欧美侵略“威胁到东亚的存在”,因而“产生了重建东亚的思想”。可是,中国具有“强烈的恢复国权乃至排外的思想”,“中国统一国家的运动和中共的活跃的行动”对抗抱有“重建东亚”理想的日本,“因而爆发了对华战争”。堀场声称:对华战争从大局来看“是旺盛的(日本)民族生命力的历史表现”,是“重建东亚的序幕之战”。1995年“日本历史研究委员会”出版的《大东亚战争的总结》一书更加露骨地宣称:“日中战争根本不是侵略战争。日本从来未想过要占有广大的中国国土”。日本只要求蒋介石“放弃容共抗日的政策”,蒋汪合作,“共同建设一个光明的中国,安定统一的中国”。该书强调:“日本大陆政策的根本是确保日本在满洲的权益,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大东亚战争是日本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伴随这些否定战争责任,美化军国主义论调的抬头,日本出现了一系列右翼化的政治现象。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右翼势力开展为战犯树碑,“彰显英灵”,颂扬“圣战”的政治行动。在前东条内阁大藏大臣、日本遗族会会长贺屋兴宣的策动下,1980年6月17日在巢鸭监狱遗址建立起一座高两米、纪念东条英机、松井石根等七名战犯的纪念碑,供人参拜。1982年5月30日,“大东亚战争阵亡者慰灵彰显会”在福冈中央区树立起一座高7.3米、重130吨、全面肯定“大东亚战争”为“圣战”的纪念碑。碑文说:“大东亚战争”乃一场为“自存自立”、“为解放受虐待之民族,谋求万邦共荣之圣战”。从8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文部省审定的部分历史教科书中出现篡改历史事实,否认侵略中国和亚洲.国家,抵赖日军战争罪行的情况。自80年代中叶起,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中曾根康弘、轿本龙太郎、小泉纯一郎以公职身份参拜供奉东条英机等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某些政治家,如石原慎太郎甚至声称:“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编造出来的谎言”。这类政治现象极其严重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为了让中日两国人民,特别是年轻的一代了解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怎样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强国,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制定和推行大陆政策,向中国和亚洲国家、西南太平洋地区侵略扩张的历史事实,著者撰写了这本《日本大陆政策史(1868~1945)》。本书以日本、中国的第一手档案原始资料为主要依据,研究明治维新以后到1945年8月战败投降之间日本大陆政策的制定形成、发展演变到彻底破产的整个历程。著者试图沿着大陆政策发展的轨迹,考察和揭示日本军国主义七十多年来侵略中国,称霸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历史真相。维新初期,明治天皇发表《御笔信》,申明日本将“大振皇基”,要“经营四方,安抚亿兆,开拓万里之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由于日本资源短缺,国内市场狭窄,原始资本积累不足,为了冲破其发展资本主义的严重障碍,1890年山县有朋首相提出了“利益线论”的战略思想,他说:“国家独立自卫之道有二:一日防守主权线,不容他人之侵害。二日保卫利益线,经常立足于形胜之地位。所谓主权线乃国家之疆土。所谓利益线,则势与邻国接触而同我主权线之安危紧密攸关之地域。”当前,日本“利益线的焦点”是朝鲜①。这标志着日本大陆政策正式形成。山县有朋不断鼓吹“中国威胁论”,将中国作为日本大陆政策主要的战略目标。此后,日本军国主义者按照山县有朋的大陆政策战略思想将日本的“利益线”一步一步地向前推移,发展形成了一条“吞并朝鲜、侵占满蒙、征服中国”的对外扩张路线。本书将日本大陆政策发展的历史分成四个阶段:即1890年山县有朋首相的“利益线论”、1927年田中义一首相的“满蒙分离论”、1937年近卫文唐首相的“国际正义论”和1942年东条英机首相的“建设大东亚共荣圈论”。通过阐述四个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揭示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肢解华北、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至挑起亚洲?太平洋战争,侵略东南亚、西南太平洋地区的历史事实。本书的结论是:日本根本国策??大陆政策的确立和推行,决定了“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偷袭珍珠港”等战火的点燃成为历史之必然结果。被欺凌的国家和人民只要坚持团结抗战,联合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共同奋斗,就能战胜日本军国主义及其大陆政策。著者撰写本书的根本出发点是本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原则,希望向人民群众提供一本翔实记述近代日本侵略中国和亚洲各国史实的专著,戳穿日本右翼势力翻案的谬论,以便正直的人们汲取历史经验教训,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沈予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