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说明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邓小平理论同样如此。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是邓小平理论诞生的土壤,同时也为邓小平理论不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因此,邓小平理论必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邓小平理论的生机和活力,所以,不断推进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工作是我国学术理论界义不容辞的职责。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著名大学,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镇,建校60多年以来,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作出了重要贡献。这里有一支有着较高学术造诣的理论研究队伍,长期在理论研究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中国人民大学的专家学者始终有着关注社会、思考现实、服务国家的优良传统。他们无疑是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了充分发挥这些专家在理论研究上的作用,深入开展邓小平生平和思想研究,进一步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干部群众,中国人民大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在校内邀请了部分学术前辈和中青年学者,撰写了一批论文,深入探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并着重从实际出发,以实践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阐释邓小平理论的当代价值。这本书就是这些研究成果的一个汇集。本书的作者,既有德高望重、年逾花甲的老教授,也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术骨干,还有年轻的在校博士生和硕士生。文中的内容涉及邓小平理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其中有些论文还涉及了邓小平生平和理论中一些鲜为人知的方面。收录在书中的文章虽然出自多人,且各有角度,却都从不同侧面论述了邓小平理论的重点问题,一定程度上展现了邓小平理论的博大精深,为人们深入了解和研究邓小平理论提供了一些新的启发和思考。当然,由于本书不是专著,所以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也不可能像专著那样环环相扣;同时在编辑过程中,也对一些论文进行了筛选和修改,取舍之间,考虑不周之处在所难免。诚若如此,还恳请各位作者和广大读者给予谅解。本书的策划和编撰工作,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马俊杰教授的大力支持,具体组织工作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郑水泉、代鹏、徐青森、侯衍社、王大广、刘在波负责。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吴潜涛教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秦宣教授在本书的编纂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出版社社长贺耀敏教授和出版社总编辑周蔚华编审也为本书的出版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编者200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