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为庆祝复旦大学百年华诞,由《复旦大学百年志》编写组牵头组织撰写的《复旦的星空》一书,即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五卷收录的人物及团队业绩,从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1840年生),至“国政文胆”王沪宁(1955年生),跨度超百年,才俊逾百位,可见其编写规模之大、涉及领域之广。当然,这只是百年来复旦精英中最为耀眼的一族,实不能及其中之万一而尽数。面对眼前的书稿,在接受深刻教育之时,我们由衷地为此书的出版感到高兴。复旦大学的前身是复旦公学,其创立过程中还有一段颇具传奇性、令人赞誉的佳话。1905年,上海法国天主教会中某些帝国主义走卒阴谋夺取震旦学院的领导权,爱国学生愤而集体退学,摘下校牌,拥护马相伯筹备复校,并于上海吴淞口内炮台处自办学校上课。根据《尚书·大传·虞夏传》名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他们为学校取名“复旦公学”,即以“复旦”代替“震旦”而大放光明之意。一百年间,复旦师生中涌现出不少精英豪杰,于各自专业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甚至在历史长河中他们也有着相应的地位和功绩。1949年前,反清志士、辛亥革命元勋于右任,忠实贯彻孙中山三大政策的邵力子,“五四”学生运动领袖罗家伦、周予同,《共产党宣言》第一位中文全译本作者陈望道,“七君子”事件首席辩护律师张志让,以及近代中国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颜福庆,都是享誉海内外的人物;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又涌现了纵论古今、横说中外的大学者周谷城,在国际数学界首次以中国科学家命名设奖的院士苏步青,断肢再植之父陈中伟,以及为我国两弹一星和航天事业作出显著贡献的科学家卢鹤绂、吴征铠、李郁芬、胡思得……正是他们爱国爱校、呕心沥血、勇于牺牲、追求真理的优秀品质和卓越业绩,不断激励着一代代复旦人开拓前进,为复旦增辉添彩而使之声名远播。历史迈入21世纪,复旦大学和上海第一医科大学于2000年4月实现强强联合,组建成新的复旦大学。两校融合后的学科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新的平台上更好地扮演国家高等教育中流砥柱的角色。随着盛况空前的百年校庆即将到来,我们深知今日复旦人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积以往之经验,我们务必重视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倡导学术研究的科学精神,发扬团队作战的优良作风,提高各项工作的管理效率,努力实践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宏伟理想。我们要努力推进教育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忆往昔,我校教授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材,成为中国高校发行量最大的教材,总印数超过1800万册;获得国家特等奖及多次一等奖的《英汉大词典》收入20万词条,达1700万字,扬名海内外;享有盛誉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当年作为珍贵礼品赠送来访的美国总统里根……这一切都是教育创新的结果。看今朝,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在深刻领会教育创新的深刻内涵,把培养人才作为首要任务,逐步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可以相信,举全校师生之力,教育创新的鲜花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我们要发扬探索精神,加强科研力量,使我校发展成为一所实力强大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在新世纪,在新起点上铸就新的辉煌。不久前,我校一举获得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有3位教授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有40个二级学科点入选全国重点学科……这都标志着复旦大学在国际国内科技前沿领域研究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折射出科学工作者对科研所具有的执著和探索精神,同时也预示着复旦正在以“百年华诞”为契机,逐步搭就更为广阔的科技创新平台。源于此,作为复旦人,我们有必要了解她的历史、现状,然后更好地去抒写和传承她的未来,这也是新老复旦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所在。自然,《复旦的星空》一书选择在复旦百年华诞之际出版,其意义也就不言而喻。综观全书,“复旦精神”作为一根红线贯彻始终,书中遴选之复旦人取得的成就,是他们不断实践和创新“复旦精神”的结果。因此,历经几代人的思想积淀而成就的“复旦精神”,作为复旦人集体智慧和实践的结晶,其博大精深的内涵需要我们在阅读本书时细细体会,见仁见智。诚然,其中所展现的典型人物及事迹,所体现的“复旦精神”及迸发出的强大力量,于我辈及后学将有良多教益。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复旦大学百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是几代复旦人长期不懈、努力奋斗的结果,是所有海内外校董、校友密切关注、无私奉献的结果。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各级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复旦大学经历了三次腾飞,终于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在国内奠定了重点大学的坚实基础,同时在国际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我们要继续弘扬优良传统,凝聚全校人心,坚持“以人为本”,加快人才培养,不断丰富和发展“复旦精神”。同时,百年校庆也将全面展示复旦大学的办学成就,〖JP〗塑造百年名校的良好形象,促进学校向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学迈进。“风流竞逐唯才俊,不辞长为复旦人”。最后,我们谨以此书献给百年校庆,献给为母校增光添彩、关心母校发展的所有复旦人以及广大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