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说明近年来,长三角以其良好的基础设施、发达的科技教育和日趋完善的投资环境,成为国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热土”。2004年上半年,这一地区以占全国2%的陆地面积和约10%的人口数量,创造了全国26%的GDP,完成了全国37%的外贸出口额,吸引了全国52%的实收外资,其经济总量领先于我国另两大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目前,我国经济地理概念的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一般是指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江苏的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泰州、南通和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台州共计16个城市。但由于台州加入时间不长,现有统计指标大多无法与其他城市统一,故本书涉及的长三角核心城市是指除台州以外的15个城市。这15个城市的GDP、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额、固定资产投资额、利用外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占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的80%以上。鉴于上述原因以及考虑到行政区划因素和数据采集的统一性,本书长三角数据多指两省一市。本书延续了“融天资讯”产业地图系列的编撰风格:以产业为脉络,以图表为主要表现手法,配以精练的文字,集中而有侧重地反映了长三角区域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与趋势。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长三角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并通过市场占有率这一指标,筛选出长三角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十大产业;第二部分从产业布局、发展概况、重点企业三个方面,概括描述了长三角十大竞争力产业;第三部分简要总结了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本书编写时,2004年全年数据尚未公布,书中所使用的2004年数据截至当年上半年。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得到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张淑处长和潘建成处长、上海综合开发研究院张丽娟研究员、上海市经济委员会综合策划室李清娟博士等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编者序在经历这么多年的市场经济的洗礼之后,相信有很多人认同这样一个判断:没有数据,就没有管理。从政府的角度看,统计数据既是政府施政的反映,又是政府决策的基础。环顾世界,有哪个国家没有承担数据集成功能的政府统计系统?从企业的角度看,市场数据的运用已成为企业运行过程的一部分。实际上,越是表现卓越的企业,其对数据的运用越擅长;越是擅长运用数据的企业,其走向卓越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正是鉴于数据的价值,中国产业地图编委会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合作编撰、出版中国产业地图系列丛书,希望藉此让产业数据发挥更好的效用。以图说数是产业地图系列丛书最大的亮点,在集成整理和细致发掘的基础上,丛书通过图表的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现了中国多个区域、多个产业的图像,而丛书对产业数据言简意赅的点评,则在保证信息客观性的同时,加强了丛书的可读性。产业地图系列丛书的价值首先表现在丛书的使用价值。面对浩瀚庞杂的产业数据,人们经常陷入其中而难以迅速形成概念。而有了产业地图,我们的搜索效率有大幅的提升,阅读乐趣也随之增加,因而能更加轻松、更加快捷地理解关联的产业。产业地图系列丛书的价值还在于她的示范意义。在大多数人的视野里,数据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然而,产业地图却以一种全新的理念整理和解读数据,为产业数据的社会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当然,对数据而言,重要的不是数据的集成,而是数据的解读。我们承认统计数据的局限性,但不能把对统计数据的误读和滥用全部归责于统计数据本身。数据本身没错,关键在阅读者如何阅读、解读者如何解读。因此,我特别希望,产业地图的使用者能用自己的眼睛阅读数据,用自己的头脑理解数据。古话讲: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我真切地希望,产业地图系列丛书的编撰人员,能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持之以恒地推动这项有利于统计数据社会化的事业,让数据生出更多的乐趣,创造更大的价值。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2005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