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论述印制电路板设计与信号完整性分析的理论和工程实践的一部全面性著作。本书从印刷电路板的基本原理出发,介绍电路设计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巧,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信号完整性的问题,涵盖信号完整性中电磁干扰、串扰、传输线及反射和功率器件去耦等各个方面。本书适合作为电子与通信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教材。对于那些从事软硬件开发、集成电路设计、系统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也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本书前言我是怎样开始写这本书的在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写作已经成为我的业余爱好,我也曾在大学教过几年书。自从1991年涉足印制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设计这个行业后,我写了几篇文章,并陆续发表在《PrintedCircuitDesign》杂志上。后来,PeteWaddell要求我作为他的撰稿人之一参加1997年举行的PCBWest的新闻发布会。在那以后,我曾半开玩笑地问他能否让我参加第二年秋天的PCBEast,他的回答是:“如果你能主持一个研讨会,那当然可以了。”就这样,我开始写这本书。那年秋天我出席了“电路噪声和EMI控制”研讨会。我有两个目的:一是想给这个多年来让我受益匪浅的行业做点贡献;二是我非常想去波士顿,因为这是我一直都乐于访问的城市。很快,我又提议并参加了几个不同的研讨会。我们有几个人被认为是研讨会圈子里的“常客”。我们中多数人都很欣赏对方的成就,并且彼此尊重,参加对方举办的会议,相互学习。几年过后,我意识到我们所举办的信号完整性研讨会一直在讲电容和电感耦合、旁路电容器引线电感引起的抗谐振阻抗峰值等等内容,可是大多数的会议参加者都没有技术背景。他们连什么是电容都不知道,更别说什么是抗谐振峰值了。这导致了电工技术里“一日培训课程”的发展。我们把它称作“面向无技术背景工程师的电工技术培训”,当然具体的名称每次都会有所不同。我本来还想在名称中加上“面向在第一次学习时没有学会的工程师”,但是Pete不让我这么做(可能他有很好的理由)。我不知道怎样才能礼貌地把这些话说出来,可是我知道有很多工程师在学校时并没有学好EMI和磁场耦合这些知识,并且在他们的大学课程中几乎没有涉及在电路板设计中的实际工程问题的课程。需要阅读这本书的人比我们能以彬彬有礼的方式邀请来的人更多。偶尔有人问我,我们是否需要继续举办这样的研讨会和写这些书。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子器件被封装到芯片中,设计电路板的问题最终是否会消失?越来越高的电路集成度是否会使PCB变得过时?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在研究集成电路时我第一次听到它。当研究微处理器时我也听到了它。每次在系统级的集成有突破时,我们就会听到它。我的答案很简单,印制电路板的重要性在未来不会消失,就像它的重要性在过去并没有消失一样。总会需要在某种物质的表面把器件相互连接起来。致谢很多人以各种方式为这本书做出了贡献。这些年来不论是写文章还是开研讨会,和PeteWaddell及其团队的合作都很成功。非常感谢我所认识的这个领域中的众多杰出人物,我们相互学习并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像GlennWells和GaryFarrari等人,对这个领域发展和培养新的设计者给予了很多鼓励。尤其是Glenn,他在我们的行业似乎无处不在—他出现在课堂里和研讨会上,为发展计划能筹集更多资金而在大学管理者的办公室里拍桌子,他会见TopGun奖的角逐者,并协调TopGun计划。我很荣幸与他结为朋友,并感谢他在本书写作的各个环节中给予的帮助。我的合作者,DaveGraves(他自己就是TopGun奖的获得者),这些年来他对我所准备的研讨会材料和文章初稿的审阅是无价的。当我最先写出东西的时候,总是第一个拿给他看。记不清有多少次在得到他“我理解不了,你想说什么?”的回答后,我又重新返工。正因为有了他的审阅和支持(还有无数其他的贡献),我的工作才会做得更好。我同样要感谢MentorGraphic、HyperLynx(现在是Mentor的一部分)、PolarInstruments三家公司这些年来对我的文章和研讨会活动的慷慨支持。他们不仅提供了软件使用的许可权,并且对我提供随时所需的技术支持。我对他们所提供的从不施加任何限制的支持深表感谢。在写这本书时,我乐在其中。现在把它写完了,我却百感交集。不过有些人是“真的”高兴这个项目总算是完成了,尤其是我没有任何技术背景的妻子。她曾经很奇怪我这么忙到底是为什么,但是现在她很高兴,因为我终于可以和她交流、谈论其他的事情了。最后,感谢PrenticeHall出版公司的BernardGoodwin决定出版这本书。在同BernardGoodwin和WilMara一起为正式出版准备手稿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希望读者能够理解,我们的这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