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时期,随着西学东渐,人道主义的研究进入中国,1903年上海明权社出版的《新尔雅》(汪荣宝、叶澜编)就有“人道主义”条目。“五·四”运动时期,人道主义研究达到高潮。虽然受到连年战乱的影响,但当时的研究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1949至1978年,由于时代和环境的限制 ,人道主义研究几乎很少问世。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对“文革”的反思,我国哲学界曾经进行了人道主义问题大讨论,后因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而中止。1995年,对人道主义的讨论和出版重新开始起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向世界敞开了大门,了解世界,了解西方文明,刻不容缓。西方文明的精髓就是人道主义,因此,我们要了解西方文明就要对人道主义要进行溯本求源的研究,要深入这一文明的内部,探讨它,了解它,吸收它的可取之处。《人道主义思想史》丛书的写作初衷就是溯本求源,揭示人道主义的深刻内涵,顺其脉络向我国读者展现它的发生与发展,确定其在西方文明史中的核心地位。《人道主义思想史》共六册,《人性的曙光:希腊人道主义探源》《爱的福音:中世纪基督教人道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近代启蒙主义的人道主义》《东正教与俄罗斯人道主义》和《二十世纪人道主义与反人道主义》。每本约计50万字。作者均为我国哲学界有所成就的中年学者,他们具有坚实的哲学功底,并且对人道主义进行了多年的深入研究,其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这套丛书的内容极其丰富、厚重,在人道主义研究方面独树一帜,是极有分量的著作。本书是《人道主义思想史》丛书的第一部,主要探讨人道主义的起源极其在古希腊的发展。本书从史前二圣开始,沿着荷马到亚里斯多德的思想轨迹,勾勒出人道主义从荷马的英雄伦理所崇尚的善行走向城邦人道主义的过程,详细地介绍了paideia 和 arete 发生的变迁,以及人道主义思想最终达到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巅峰的整个发展历程。作为丛书的首篇,本书的导论对人道主义思想做了概括性介绍。本书作者杜丽燕,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长期从事西方哲学研究,有多部著作出版。她用了六年时间撰写本书,期间阅读并查阅了极其大量的国内外资料,同时求教于相关领域的专家,因而本书内容极为充实,脉络清晰,具有理论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