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批评》丛书,每年两辑,从媒介学的角度对文化进行批评实践,考察媒介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提供分析方法。今天大众媒介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迅速地改造着我们的生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媒介文化是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代人就生活在大众媒介之中。创办《媒介批评》丛书,意在对当前的大众文化和时尚进行批评,清醒地认识媒介文化与当下社会生活的关系,并揭示它们之间的具体路径。我们一睁开眼睛,“信息”就蜂拥而至。承载这些超量信息的媒介无处不在———电线杆子、公共汽车站牌、交通主干道两旁的墙面、城市的街道、霓虹灯箱、立交桥、厕所、文化衫、女性的身体……此外还有占据主流地位的媒介———数百家官方电视台日夜不停地播放的娱乐节目、访谈节目、影视剧节目、猜谜节目;数千家官方报纸日益增多的版面;数十万家官方的和民间的网站铺天盖地的信息;等等。我们的确有一种被媒介和信息围困的感觉。媒介形式在不断地更新,有一种一切都被媒介化的趋势。有什么样的媒介就有什么样的媒介批评。“一切都媒介化”,就是指事物自身意义的自足性丧失了,它仅仅成了一个其他事物的介质或者工具,一个“他者”。电视和报刊作为媒介,固然是媒介批评的对象。当一座城市称为媒介的时候,它就是媒介批评的对象。当一个人(比如模特儿)的身体成为一种媒介的时候,它也是媒介批评的对象。批评的方法不是美学的、形式主义的(尽管这种方法在特定条件下也能用),而是符号学的,或者说是“符号政治经济学”的。媒介符号学的研究和批评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对国家超级媒介工厂的生产、传播、消费模式进行符号学分析,包括对国家超级传播媒介的内部结构和生产模式的批评。它还必须对另一个超级媒介———城市———进行符号学研究和批评。城市中的一切(包括人的身体细部,他们的发型、时装、指甲、体态、表情,还有各类文化符号,等等)都在被媒介化。它们既是当代文化符号学的对象,也是微观社会学的对象,或者说是“文本”细读的对象。本期的专题研究对象,是主流媒介中各类传播形态中的声音系统、节目编排结构的符号学秘密,或者说是它的符号政治经济学秘密。这仅仅是一个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