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艺术影视艺术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

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

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

定 价:¥25.00

作 者: 何苏六著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影视艺术

ISBN: 9787810855167 出版时间: 2005-06-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1cm 页数: 248 字数:  

内容简介

  中国电视纪录片近50年的历程,是一个个回归过程。由政治回归到人性;由虚幻的英雄回归到生活中的个人;由空洞的说教回归到真实的记录;由边缘回归到社会现实;由个人化的行为回归到社会化的责任,等等。一步步都是对于纪录片本体和本性的探寻和归依。 本书根据风格、类型、功能等彼此关联映照的多种环境因素,把近50年的中国电视纪录片分为四个不同时期。虽然各个时期都有各自的明显特征,相互之间却也不乏勾连。在近50年的时间里,中国纪录片从政治化逐步演变到社会化,其间可以解读、值得解读的内容很多。不过,其发展的总的轨迹是一个从国家工具形态逐步演变为大众媒介形态,从政治产品演变为文化产品,从国内走向国际,从民族走向世界,从个人行为走向社会行为的过程。

作者简介

暂缺《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绪 论
——中国电视纪录片史的一种解读方式/1
第一篇 政治化纪录片时期(1958-1977)/1
1 1958年:烙印/3
2 新闻纪录片时代/5
3 定调:政治化主导/8
4 国家话语权/10
5 责任意识放大,主体意识缺失/13
6 题材集中雷同,风格老套单一/14
7 声画剥离/16
8 灌输/19
9 放映环境混杂,传播收效甚微/22
10 案例解读之一:《收租院》/23
11 国际纪录片与中国/27
第二篇 人文化纪录片时期(1978-1992)/32
1 1978年:‘原动力/36
2 电视媒介的大众化/38
3 第一次转型:人文观念的确立/40
4 技术因素与纪实语言/43
5 “民族精神”成为主题表征/46
6 群体化话语/48
7 多种样式纷呈/52
8 系列化播出与角色换位/54
9 案例解读之二:“地方台50分钟”/56
10 案例解读之三:《话说长江》/60
11 案例解读之四:《望长城》 /64
12 国际纪录片与中国/69
第三篇 平民化纪录片时期(1993-1998)/74
1 1993年:分立/78
2 第二次转型:百姓意识与平民视角/81
3 个人化话语/83
4 “人”成为主题表征/85
5 题材小型边缘化/89
6 纪实成为主导/91
7 淡化观念表达/93
8 虚化现实背景/96
9 回归本性与国际化方向/98
10 群落现象与个人小作坊/lOO
11 民间创作群体/102
12 不同诉求之纪录片栏目/105
13 纪录片之“独立”/108
14 案例解读之五:康健宁/115
15 案例解读之六:“纪录片编辑室” /118
16 国际纪录片与中国/123
第四篇 社会化纪录片时期:(1999-2004)/131
1 2003年:归一/141
2 第三次转型:社会化的观念/145
3 市场话语权/148
4 多元化的主题表征/150
5 纪录片之大众化/154
6 “作茧自缚”与“拿来主义” /158
7 新闻纪录片:一个新亮点/163
8 关注现实:最富价值的一次回归/169
9 “国际化”背景下之“市场化”/173
10 市场化运作之障碍/176
11 纪录片栏目之市场化生存/181
12 制片人制度与模式化制作/185
13 纪录片频道之悲壮使命/188
14 市场之滋味/191
15 外国纪录片机构落户中国/196
16 国际纪录片与中国/199
17 享受奢侈品
——案例解读之七:《迁徙的鸟》(The Traveling Birds)/205
18 “把《资本论》拍成纪录片”
——案例解读之八:《公司》(The Corporation)/208
19 “把布什从白宫赶出去”
——案例解读之九:《华氏9/11》(Fahrenheit 9/11)/211
结语:回归与对应/214
参考文献/218
后记/1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