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全球史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定 价:¥88.00

作 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董书慧,王昶,徐正源译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培文书系 人文科学系列
标 签: 西方史

ISBN: 9787301074237 出版时间: 2005-01-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5cm 页数: 342 字数:  

内容简介

  近年来,在作全球观点或包含全部内容重新进行世界史撰写的尝试中,最具有推动作用的那些著作恰恰是由历史学家个人独立完成的,其中以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最为著名。本书初版问世以来,赞誉如潮,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已经与汤因比的《历史研究》齐名,但内容又比《历史研究》通俗易懂,被称为经典之中的经典。问世30多年来一直畅销不衰,不断再版,不仅为英语国家读者所喜爱,而且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在全世界拥有最多读者的通史类作品。后经作者多次修订增补,现已更新至第7版,在保留原文精华的基础上,又融入了时新的研究成果,使这部名著在内容和体系上更加完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文笔隽永、笔力深厚、才思横溢,整部著作前后一贯。翻开这本书,人类的过去有如一幅由远及近的画卷,一幕幕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里有人类的起源,文明的嬗变,有帝国的更迭,宗教的扩散;有对欧亚大陆诸古代文明和古典文明不同命运的宏观思考,也有1914年萨拉热窝事变的详细介绍;有对人性善恶本质的哲学分析,对文明是“诅咒”还是“福音”的辩证评价,也有对世界愈加两极分化的人道关怀,对人类历史上诸多灾难的渊源——社会变革总是滞后于技术变革——的忧虑和警示。不同于把自己的观点和观念强加于读者的历史作品,这本书平心静气,娓娓道来,没有教育人的口吻,却把读者引入到一种求索的境界,让你手不释卷。纵观全书,读者们会发现,《全球通史》虽是史书,却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它会随时将历史上的重大变故与当今世界的现状联系在一起,提醒读者认清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与历史的内在联系,从而使读者的思想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在历史与现实之间驰骋纵横,甚至由此产生自己对历史事件的联想与对比,由此发生阅读的兴趣。《全球通史》不同凡响,还在于它是“全球史观”的代表作,是迄今为止全球史观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在西方,早在启蒙时代就有人试图以全球视野还阐释历史。但后来“由于好战的民族国家的兴起”,民族国家历史的编纂获得强有力的推动,而先前对世界历史的兴趣则消失了。按照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说法,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在很大程度上甚至一直延续到二战之前。而后对世界历史的兴趣又在西方学术界重新点燃,代表性作品包括施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韦尔斯的《世界史纲》、汤因比多卷本的《历史研究》、麦克尼尔的《西方的兴趣——人类共同体的历史》和《世界历史》,以及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等。作为全球史观的代表作,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对中国读者具有特殊的意义。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全球通史》摒弃了西方传统的世界历史的阐释方法,如“古代-中古-近(现)代”的“三分法”,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划分成两个基本的阶段,即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西方的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这样一种划分法有利于消除中国读者头脑中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之间的“时间位差”,把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和认识真正融入到整个世界历史的理解和认识当中去。《全球通史》也不想在阐释体系上束缚读者的想像力,“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判然不同。”例如,《全球通史》打破地区和民族的界限,按照历史运动本身的空间来阐释历史,不仅让读者从地区史和国别史的框架中解放出来,真正进入“整体世界史”的思考境界,而且可以从中悟出许多对现实具有启发意义的思考,尤其对我们深入考察20世纪以来“民族国家”形式遮盖之下的真实世界,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L.S.斯塔夫里阿诺斯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曾获得过古根海姆奖、福特杰出教师奖秒各克菲勒基金奖等一系列学术荣誉。虽然他以《全球通史》享誉世界,但实际上他著述颇丰,还有大量其他伤口为学术界称道。除《全球通史》外,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作品还包括《1453年以来的巴尔干各国》、《奥斯曼帝国:它是欧洲的病人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和《源自我们过去的生命线:新世界史》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已于2004年3月23日在美国加州荷亚去世,本书不但是斯氏《全球通史》的最新版本,也成了其最后版本。

图书目录


《全球通史》第7版推荐序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乐观与踌躇
致读者
第一编 史前人类 
 第1章 引言:世界史的性质
    一、从类型猿到人类
    二、食物采集者的生活
    三、种族的出现
 
 第2章 人类--食物采集者 
    一、农业的起源
    二、农业的传播
    三、农业的种类
    四、食物生产者的生活
    五、对人口和种族的影响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人性的本质
第二编 欧亚大陆的古典文明(公元500年之前)
  第3章 最初的欧亚大陆文明
    一、古代文明的起源  
    二、古代文明的传播
    三、古代文明的类型 
    四、游牧民族获得权力
    五、游牧民族摧毁古代文明 
  
  第4章 古典文明开启欧亚大陆一致性
    一、一致性的根源
    二、商业纽带
    三、文化纽带 
  第5章 希腊--罗马文明
    一、希腊文明的形成时期(公元前800年一前500年)
    二、希腊文明的古典时代(公元前500年一前336年)
    三、古典时代中的希腊文明
    四、希腊化时代(公元前336年一前31年)
    五、罗马历史上的早期共和国(截至公元前264年)
    六、罗马文明的后期共和国(公元前265年一前27年)
    七、早期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一公元284年)  
    八、后期罗马帝国(公元284--467年) 
  
  第6章 印度文明
    一、雅利安人的影响
    二、改革与反改革
    三、孔雀帝国
    四、侵略者、商人和传教士
    五、笈多古典时代 
  
  第7章 中国文明
    一、过渡时期
    二、哲学家和经典
    三、秦帝国
    四、汉帝国
    五、汉帝国的衰落
 
  第8章 古典文明的终结
    一、古黄文明的衰落
    二、蛮族的入侵
    三、居住在西方的日耳曼人和匈奴人在西方
    四、蛮族对西方的持续入侵
    五、西方历史的独特性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文明:是祸还是福?
第三编 欧亚大陆中世纪的文明
  第9章 中世纪文明形成欧亚大陆一致性
    一、商业纽带
    二、技术纽带
    三、宗教纽带
    四、扩大的视野
  第10章 伊斯兰教的兴起
    一、穆罕默德
    二、征服的时期
    三、从阿拉伯王国到伊斯兰帝国
    四、哈里发统治的衰落
  第11章 突厥人的蒙古人的入侵
    一、突厥人的入侵
    二、成吉思汗的征服
    三、蒙古帝国
    四、蒙古帝国的衰落
    五、突厥人的复兴
    六、突厥人和蒙古人入侵的意义 
  第12章 传统的拜占廷文明
    一、拜占延的出现
    二、拜占延的黄金时代
    三、拜占延的衰落
    四、拜占延的灭亡
    五、拜占延的的遗产
  第13章 传统的儒家文明
    一、隋朝和唐朝
    二、宋朝的黄金时代
    三、元朝蒙古人的统治
    四、明朝的民族中心主义和内向性
    五、中国文明在日本 
    六、日本的封建制度 
    七、日本的内向性和孤立
  第14章 革命的西方文明
    一、西方的多样性
    二、地理背景
    三、技术的进步
    四、发展中的经济
    五、新君主国的崛起
    六、文艺复兴的酝酿
    七、西欧的扩张主义
    八、西方文明中的女性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发达社会与“遏制领先”
第四编 公元1500年以前的非欧亚大陆世界
  第15章 非洲
    一、地理环境
    二、农业和铁器
    三、伊斯兰教
    四、贸易与苏丹帝国
    五、王国与诸侯国
  第16章 美洲和澳大利亚
    一、土地和民族 
    二、美洲的土著文化
    三、美洲的土著文明
    四、历史上的美洲印第安人
    五、澳大利亚
  第17章 欧洲扩前夕的世界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历史中的民族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