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建筑科学工具书/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定 价:¥38.00

作 者: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主编
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水利工程

ISBN: 9787114053283 出版时间: 2004-01-01 包装: 简裝本
开本: 30cm 页数: 186 字数:  

内容简介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部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94)(以下简称原《规范》)于1994年6 月7日发布,1994年12月1日实施。规范在保证沥青路面的建设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速度很快,1994年规范修订时,我国高速公路还刚刚起步,1993年仅建成通车里程1130km。到2003年,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已经接近3万公里,其中绝大多数是沥青路面。在交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国内外公路建设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国际上随着美国SHRP研究成果SuperpaveTM及欧洲CEN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研究成果的发表,世界各国对沥青路面的研究都更深入,得出了许多十分重要的新成果,不少国家对相关规范进行了适当的修改。涌现出一些新的筑路机械,新的施工工艺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我国。在我国,通过国家科技攻关等一系列科学研究及长期的施工实践,对沥青路面的各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原《规范》已跟不上公路建设的需要,为了适应新的要求,再次进行了修订,制定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以下简称本《规范》)。为了对与规范相关的主要技术问题进行研究,交通部先后组织开设了一系列研究专题,包括“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及配合比设计方法的修订”、“沥青路面透水测定方法及指标要求”、“超重载交通沥青路面材料试验标准(GTM对比)”、“SUPERPAVE设计方法的引进与开发”、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抗滑技术标准”、“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指标” 、“道路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的修订”等,许多省、市、自治区也开设了相关的研究专题,均取得了许多有重要价值的成果,为本规范的修订提供了技术依据。同时本规范与相关规范的修订进行了充分的协调、统一。因此,本《规范》是在原《规范》的基础上,合并了《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及《公路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技术指南》的相关内容,并针对主要技术问题开展了科学研究与试验验证工作,充分吸收了各专题的研究成果,经广泛征求意见后制订的。这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1)在“ 八五”国家科技攻关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道路沥青标准和沥青路面的气候分区。提出了按照当地气候条件及交通情况(公路等级)选择沥青标号的方法。(2) 在总则中强调了几个与早期病害有关的措施,如防治层间污染、合理工期、路基不均匀沉降等等。(3)在材料部分全面修订了道路石油沥青、乳化沥青技术要求,局部修订了集料技术要求。(4) 针对改性沥青和SMA方面的一些特殊要求进行了补充完善。(5)明确了三层矿料级配范围的意义,修订提出了规范矿料级配范围,调整工程级配范围的原则。(6)完善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调整了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及设计指标、标准,修订了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的方法,统一了空隙率等体积指标的计算方法。(7)修订并补充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检验方法和技术要求,增加了渗水性检验指标。(8)调整了不同粒径混合料的适宜的压实层厚度,不同层位的沥青混合料种类、规格。明确施工期间需要对设计结构、材料进行审查和监督,予以确认。(9)在施工工艺部分,主要修订了对拌和厂的要求,提出了过程控制、总量检验的方法,增加了提高平整度的措施,强调了摊铺宽度限制和加强轮胎压路机压实等内容。强调了冬季施工及雨季施工的问题。(10)修改了透层、粘层、封层的内容。将封层部分移入表面处治一章中,并增补了有关稀浆封层、微表处等新型结构的内容。(11)修订了施工质量检验指标、频度、方法,增补了密水性(渗水系数)要求,强调压实度检验主要是工艺控制、淡化了钻孔。(12) 修订了桥面铺装的厚度、混合料类型,施工工艺。提出了对钢桥面铺装的基本要求。本次修订时重点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提出更高的要求。许多条款对不同等级的公路明确提出了不同要求。

作者简介

暂缺《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1 总 则
2 术语、符号、代号
2.1 术语
2.2 符号及代号
3 基层
4 材料
4.1 一般规定
4.2 道路石油沥青
4.3 乳化沥青
4.4 液体石油沥青
4.5 煤沥青
4.6 改性沥青
4.7 改性乳化沥青
4.8 粗集料
4.9 细集料
4.10 填料
4.11 纤维稳定剂
5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
5.1 一般规定
5.2 施工准备
5.3 配合比设计
5.4 混合料的拌制
5.5 混合料的运输
5.6 混合料的摊铺
5.7 沥青路面的压实及成型
5.8 接缝
5.9 开放交通及其他
6 沥青表面处治与封层
6.1 一般规定
6.2 层铺法沥青表面处治
6.3 上封层
6.4 下封层
5.5 稀浆封层和微表处
7 沥青贯入式路面
7.1 一般规定
7.2 材料规格和用量
7.3 施工准备
7.4 施工方法
8 冷拌沥青混凝土料路面
8.1 一般规定
8.2 冷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8.3 冷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
8.4 冷补沥青混合料
9 透层、粘层
9.1 透层
9.2 粘层
10 其他沥青铺装工程
10.1 一般规定
10.2 行人及非机动车道路
10.3 重型车停车场、公共汽车站
10.4 水泥混凝土桥面的沥青铺装
10.5 钢桥面铺装
10.6 公路隧道沥青路面
10.7 路缘石及拦水带
11 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11.1 一般规定
11.2 施工前的材料与设备检查
11.3 铺筑试验路段
11.4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检查
11.5 交工验收阶段的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11.6 工程施工总结及质量保证期管理
附录A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
附录B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附录C 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附录D OGFC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附录E 沥青层压实度评定方法
附录F 施工质量动态管理的方法
附录G 沥青路面质量过程控制及总量检验方法
附录H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件: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条文说明
1 总则
2 术语、符号、代号
3 基层
4 材料
5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
6 沥青表面处治及封层
7 沥青贯入式路面
8 冷拌沥青混合料路面
9 透层、粘层
10 其他沥青铺装工程
11 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附录A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
附录B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附录C 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附录D OGFC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附录E 沥青层压实度评定方法
附录F 施工质量动态管理的方法
附录G 沥青路面质量过程控制及总量检验方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