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中国肉牛业
第一节 中国养牛业
一、中国牛种的地理环境分布
二、中国养牛历史
三、养牛业现状
第二节 中国肉牛业的发展
一、中国肉牛业的兴起
二、中国肉牛业概况
第三节 现代肉牛业的特点
一、现代肉牛业的构成要素
二、肉牛业的社会效益
第四节 当代中国养牛业的区域分划和牛肉生产潜力
一、中国养牛业分区
二、农区和牧区养牛生产水平的提高
三、牛肉增产潜力分析
四、各类型地区牛肉的增产潜力和措施
五、提供1000万吨牛肉的可能性
第五节 肉牛业生产体系和配套品种
一、肉用牛生产体系的特点
二、形成中国肉牛品种配套体系的迫切性
三、当前中国肉牛配套系的构成因素
四、充分利用中国地方良种的优势
五、引入品种的合理使用
第二章 肉牛品种
第一节 中国地方良种
一、秦川牛
二、南阳牛
三、鲁西牛
四、晋南牛
五、延边牛
六、蒙古牛
七、闽南牛
八、皖南牛
九、大别山牛
十、枣北牛
十一、巴山牛
十二、雷琼牛
十三、温岭高峰牛
十四、云南高峰牛
十五、藏牛
十六、娥边花牛
十七、渤海黑牛
第二节 中国培育品种
一、三河牛
二、新疆褐牛
三、草原红牛
四、科尔沁牛
第三节 日本肉牛品种
第四节 欧美肉牛品种
一、皮埃蒙特牛
二、西门塔尔牛
三、夏洛来牛
四、利木赞牛
五、海福特牛
六、安格斯牛
七、短角牛
八、林肯红牛
九、德国黄牛
十、德温红牛
十一、南德温牛
十二、契安尼娜牛
十三、比利时兰花牛
十四、萨莱斯牛
十五、抗旱王牛
十六、圣格鲁迪牛
十七、婆罗门牛
十八、墨瑞灰牛
十九、辛布拉牛
二十、劳莱恩牛
二十一、韩国黄牛
二十二、苏格兰高地牛
二十三、德克萨斯长角牛
第五节 世界肉牛发展的总结
第三章 纯种繁育与杂交利用
第一节 纯种繁育
一、本身育种值
二、谱系育种值
三、按同胞估测的育种值
四、后裔测定的育种值
五、布拉普法估算育种值
第二节 经济性状登记
一、出生登记和打号
二、断奶性状
三、8月龄到1周岁的性状
四、青年牛性状
五、成年牛性状
第三节 选择和选配
一、选择
二、选配
第四节 杂交利用
一、二元杂交
二、回交
三、三元杂交
四、四元杂交
五、轮回杂交
六、杂种优势
第五节 杂交种的种用理论和实践
一、肉牛杂交体系引用品种的变化
二、杂交系种用成功的实例
三、肉牛杂交育种中要考虑的配合性状
四、经济牛群的最佳组织结构和日增重估计
五、中国杂交牛生产体系的组成原则
第六节 肉牛合成系制种原则
一、合成系配制和连续利用示例
二、加拿大“宝塔”肉牛合成系
三、应用合成系培育新种
第四章 肉用牛的体型外貌评定
第一节 牛的体型外貌部位
第二节 肉用型种牛的鉴定
一、改进的肉用种牛评分卡
二、肉用种牛“缺陷”评定的项目
第三节 肉用牛线性体形评分法
第四节 育成牛体型评分法
一、早熟度评分
二、肌肉度评分
三、膘情评分
四、评分的统计
第五节 待屠宰牛等级评定方法
一、等级划分
二、肥育牛评等的科研记录方法
第六节 牛体尺和体重测定
一、牛的体尺
二、体尺指数
三、牛的体重
四、“双肌型”肉牛体尺
第七节 牛的毛色
第八节 牛的年龄鉴定
第五章 牛胴体评价
第一节 牛胴体评价要点
一、红肉的数量
二、红肉的质量
第二节 肉牛胴体解剖学分解
一、硬半片重
二、半胴的准备
三、四分区的解剖学分块
四、各解剖学区域的剖解和组织分解
五、重量记载专用表格
第三节 美国牛胴体的分等
一、牛胴的质量等级
二、牛胴的产量等级
三、瘦肉型牛胴的意义
四、东方牛胴等级划分问题
第四节 日本牛胴体的分等
一、现行分等标准的特点
二、产量评分
三、肉质等级
四、胴体最终评分
五、新等级标准的作用
第五节 牛胴等级标准的修订
一、引入胴体坚挺度的内容
二、引入整个胴体脂肪覆盖度的分值表达法
三、引入肉色标记
第六节 中国肉牛屠宰试验方法
一、屠宰家畜数量的确定
二、试验牛屠宰前的要求
三、屠宰前评膘等级
四、屠宰规格和要求
五、各项指标的说明和测量方法
六、胴体质量的综合评定
第七节 欧洲经济共同体牛胴体分级法
第八节 加拿大牛胴体分等
一、大牛胴体
二、犊牛胴体
第九节 牛胴体部位名称
一、牛的胴体分割
二、牛的胴体品质
三、经济指标
四、屠宰记录用统计表格
第十节 美国商品牛肉切割法
一、胴体分割和商品化切块修切原则
二、不同部位牛胴的质量特点
三、零售牛肉切块名称和出处
四、牛肉商品名称
第十一节 港澳市场冻牛肉加工标准
第十二节 “双肌肉”牛胴体特点和切割
一、十九个分块在双肌牛上的分布
二、各分块部位肉的烹调用途
三、双肌型牛胴体测量
第六章 繁殖
第一节 母牛的生殖器官和生理功能
一、卵巢
二、输卵管
三、子宫
四、阴道
五、外生殖器官
第二节 公牛的生殖器官和生理功能
一、睾丸
二、附睾
三、阴囊
四、输精管
五、尿生殖道及副性腺
六、阴茎和包皮
第三节 发情鉴定
一、发情规律
二、发情鉴定方法
三、卵泡发育的触诊
第四节 采精与授精
一、精液
二、精液品质检查
三、采精
四、繁殖方法和技术
第五节 妊娠与助产
一、胚胎初期发育
二、妊娠检查
三、分娩和助产
第六节 新生犊护理
第七节 胚胎工程
一、同期发情
二、胚胎移植
三、胚胎分割
四、胚胎嵌合
五、胚胎性别鉴定
六、体外受精
七、胚胎克隆技术
八、双犊生产技术
第八节 繁殖力指标
一、受胎力
二、综合繁殖率
第九节 胚胎质量鉴别组图
第十节 性别控制的精子镭射分离技术
第七章 牛的营养和饲料
第一节 牛消化器官特点
一、消化道的特点
二、消化过程
第二节 营养需要
一、维持需要
二、生长需要
三、繁殖需要
四、育肥需要
五、泌乳需要
第三节 牛所需营养成分
一、能量
二、蛋白质
三、矿物质
四、维生素
五、水
第四节 常用饲料
一、干草
二、草地放牧和刈割青草
三、高产青饲作物及其远景
四、青贮饲料
五、谷实饲料
六、糠麸料
七、饼粕料
八、糟渣料及工业副产品
九、特殊饲料
第五节 日粮配制原理和实例
第八章 粗料调制和加工
第一节 青贮制作
一、青贮饲料的优点
二、青贮制作原理
三、青贮原料的选择和处理
四、青贮添加剂
五、优质青贮制作要领
六、启窖取用要领
七、青贮设施
八、半干青贮
九、青贮重量的测算
十、青贮质量评定标准
十一、几种特殊饲料的青贮
十二、青贮二次发酵及其防止对策
第二节 青干草制作
一、青干草的优点
二、青干草的制作原理
三、干草制作要领
四、干草垛的防火
五、干草的质量标准
六、垛草量估算法
七、草粉加工及标准
第三节 粗饲料调制技术
一、碱化处理
二、氨化处理
三、热压处理和膨化处理
四、尿素处理
五、粉碎处理
六、盐化处理
七、微生物处理
八、复合处理
九、颗粒处理和压块处理
十、揉碎处理
十一、秸秆利用的效益和问题
第九章 肉牛日粮配方实例集
第一节 种公牛的日粮配方
第二节 种母牛的日粮配方
第三节 幼犊和育成牛的日粮配方
一、育成母牛
二、16~18月龄的牛
第四节 保姆牛法和代乳法
一、保姆牛法
二、代乳料哺养
第五节 白牛肉生产用的人工料
第六节 公犊和公牛育肥配方
一、酒糟类配方
二、饼粕类配方
三、无豆饼、无鱼粉类型
四、玉米加草粉等粗料类型
五、青干草和青贮类配方
六、放牧育肥
七、增重剂或其他配方
八、高能量日粮配方的应用
九、复合氨化麦秸配方
十、强度育肥与高档牛肉生产
十一、饲料种类、上膘规律和对策
十二、反刍动物专用添加剂
第七节 日本和牛育肥方法
一、饲养方案
二、育肥阶段
三、操作
四、注意事项
五、育肥技术
第十章 育肥牛场设计要求
第一节 育肥牛场布局
一、生产区
二、辅助生产区
三、行政管理区
四、污物处理区
第二节 牛舍结构基本要求
第三节 牛圈保温和排湿
第四节 牛料草水的需要量
第五节 牛场化粪区
附表
附表1生长肥育期1岁阉牛需要的养分
附表2生长肥育期中1岁母牛需要的养分
附表3繁殖用种牛需要的养分
附表4生长肥育期中1岁阉牛需要的养分
附表5生长肥育期中1岁母牛需要的养分
附表6繁殖用种牛需要的养分
附表7肉牛日粮中常用的饲料成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