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给读者的这部书,记录着我近十多年以来的学术发展理路,凝聚着我的学术思考结晶,展现了我个人的学术史。细心的读者也许会发问:何为“显学”?我喜用“显学”作为书名,一方面是因为我所研究和涉及的东西,的确是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中颇具影响并富有深刻内涵的显例;它方面也是由于书中的研究内容,实为我多年来抉疑的“自得之学”。中国近代著名的学术大师章太炎先生曾经说过:“夫为学者,非徒博识成法,挟前人所故也。……亡自得者,足以为师保,不与之显学之名”(《国故论衡》下卷之一,《原学》)。 我在研究中,始终遵循着上述两方面原则,重视对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具有宏观特点的历史难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性的批判。 在我看来,从学术工作的基本要求出发,缺少思考与批判,也就谈不上做“真学问”,而不能“深达理要,得与微言者”,自然也就不能加与“显学”之名。应该说,将拙著称之为“显学”,也还有另外的考虑。从学术发展的内在要求着眼,需注重于学术史研究和学术方法论的探讨;从学术发展的外在联系来看,学术与现实不能完全脱节。两者似乎都是学术研究中不容忽视的“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