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书是研究产业经济的一部专著性教材。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博采众长,以我为主,融合提炼,自成一家”为编著的基本原则,以揭示矛盾、分析矛盾和探索解决矛盾对策为基本思路,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主线,在科学地总结中国产业增长经验并吸取外国有益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全面系统地分析和阐明有关产业经济增长的29个重要课题,以揭示产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本书分为导论和五篇专论。导论阐明了两类学科与一化两转、指导思想与研究对象和经济增长与生产目的。五篇专论分别是增长理论、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增长方式和运行机制。本书内容丰富,有理论深度,是高等院校研究生用的好教材,也可作大学本科用教材,又是一本对于经济理论研究人员和广大经济实际工作者很有价值的参考书。片断:r>经济增长是近现代世界各国面临的头等大事,也自然地成为经济学家的“第一等优先的经济论题”。本章主要阐明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理论的渊源与类型;马克思、列宁有关经济增长的论述;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流派;经济增长理论的新进展;现代经济增长的一般趋势五个问题。第一节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理论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在近现代经济学文献中,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定义有多种,代表性的意见有两种。一种意见认为,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经济产出与能力的增加、扩张;而经济发展,是指伴随并包括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与体制的变化。“‘增长’与‘发展’,有时作为同义词使用……但是当这两个词在一起使用时……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而经济发展则既包括更多的产出,同时也包括生产和分配所依赖的技术和体制安排上的变革。经济增长不仅包括由于扩大要素的投入,如投资而获得的增长,同时还包括由于更高的生产效率即单位投入所生产的产品的增加。经济发展的含义则不止这些,它还意味着产出结构的变化,以及各部门间要素投入分布的变化”①实际上,这种意见是在界定了一个“狭义”的经济增长概念的同时(仅指经济“量”的增长),给出了一个“广义”的经济发展概念(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西蒙·库兹涅茨是另一种意见的代表。库兹涅茨给出一个“广义”的或“完全”的经济增长定义。库兹涅茨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不断扩大地供应它的居民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经济商品的生产能力有着长期的提高,而生产能力的提高要建筑在先进技术基础之上,并且进行先进技术所要求的制度上和意识形态上的调整”①。库兹涅茨认为,这个定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都是重要的。持续扩大的商品的供应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这种丰裕情况应该是由于应用各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实现的。但是,技术只是潜在的和必要的条件,它本身还不是充分条件。并且“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在任何时候,增长不仅仅是整体(总量)上的变动,还应包括结构的转变,这种增长的冲动是由重大技术创新带来的,每个社会在采用这种技术时,必须调整现有的制度结构,这意味着社会组织的巨大变动。”②看来,库兹涅茨给经济增长下了一个“三位一体”的定义:经济量的、能力的持续增长,经济结构的转变和组织与制度的相应调整。根据上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概念的界定,我们倾向于选择比库兹涅茨的定义较为狭义的经济增长概念。其基本含义是:经济量的、能力的扩张与经济结构的转变或高度化。我们的这种选择主要基于下列考虑。后记:本书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经济学为目标,以“博采众长,以我为主,融合提炼,自成一家”为编写的基本原则。全书的框架、结构与内容,以及篇章节由李悦教授进行设计,由他主编并对全书各章进行修改、补充、总纂和定稿。本书是六位教授、副教授和八位经济学博士的集体劳动成果。它集主编人从事40多年教学与科研成果之大成,反映了参编人员的多年教学与科研成果,同时借鉴并吸取了国内外同行学者所发表的具有学科前沿水平的科研成果。本书各章作者情况如下。李悦:导论,第四、五、七、八、二十一、二十五章和后记;米黎钟:第一章;孙福全:第二、三章;徐佳宾:第六章;尹蔚燕:第九、十三、十四章;李立:第十章;郎立君:第十一、二十四章;李雪峰:第十二、十五章;曲保智:第十六章;李平:第十七、十八、二十章;李健:第十九、二十七章;陈宝明:第二十二章;鲍克:第二十三、二十八章;潘焕学:第二十六二十九章本书责任编辑盛杰同志为成书付出了大量的辛勤劳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副总编徐安琳同志和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孙彤教授,也都给予我们很多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们特向上述诸位同志和国内外同行专家表示衷心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所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可能会有不尽人意与遗憾之处,恳请同行和广大读者指正,以便下次修改。编者199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