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中国史学者,不能舍弃历代正史。但历代正史在编撰过程中由于统治者的干扰,编撰者在才、学、识方面的局限等诸多原因,确实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为此,中国古代史家做了大量的工作。概括起来大致有四类:一是注释,如《史记》三家注、《唐书释音》、《五代史记注补》等;二是补作,如《后汉书》、《晋书》、《梁书》等书的补表,《三国志》、《梁书》、《陈书》等的补志、《五代史补考》等;三是校正,如《史记识误》、《汉书正误》、《汉书地理志校补》等;四是考订,如《晋书考证》、《北齐书旁证》、《元史考订》等。此数项工作可称为“订补”。经过众多史家的努力,有关二十四史的订补之作,已具相当规模,仅从历代史目来看,即不下数百种之多。三十年代中期,开明书店出版《二十五史补编》,集二百四十余种订补之作于一炉,从而为学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筚路之功,实不可没。然《补编》所及,只包括各史之表、志;对于纪、传等的订补之作,仍难寻觅。为此,北京图书馆在一九九六年于《补编》之外,扩大收书的范围,编辑出版《二十四史订补》,共收书一百六十余种。我们编选的原则是:一、凡与二十四史有关之订补著作,一九四九年以前编撰或出版的稿本、抄本、刻本、影印本等均在选择的范围之内;二,为免重复,《二十五史补编》已收之书,本书不再选入;三,所收之书以影印的方式制版,在内容和文字上未作任何改动;四,所收之书的底本,侧重稿本、抄本、初刻本与足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