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英,北京大学文学博士(1996)。现任北京大学英语系副教授,主讲本科英语精读、英美诗名篇选读(通选课)和研究生19世纪、20世纪美国诗歌课程。1998-1999年,赴纽约州立大学奥本尼分校进修美国诗歌。1999年至今,兼任纽约州立大学奥本尼分校英语系时期客座教授,曾主讲“英美诗歌导读”、“诗歌形式导论”、“美国诗歌传统”、“惠特曼研究”、“弗罗斯特与威廉斯比较研究”等课程。著有《艾略特::不灭的诗魂》(1999)、《一条行人稀少的路:弗罗斯特诗歌艺术管窥》(英文版,2000)。主编《展望新千年:变革时期的美国文学与文化研究》(英文版,2003)。1999年以来,发表英美诗歌研究学术论文十多篇。庞德认为他的现代史诗《诗章》是“一张嘴道出一个民族的话语”。这一论断直截了当地揭示了现当代美国长篇诗歌创作的一个核心问题??抒情性与史诗性兼容并蓄。该著作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长诗创作中抒情性与史诗性兼容并蓄的特点进行综合考察,揭示美国现当代长篇诗歌与西方传统史诗主题内容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区别性特征,证明“抒情史诗”这一命题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为定义现当代美国长篇诗歌创作的这一艺术特点,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同时,填补了国内外对惠特曼《草叶集》(1855)、艾略特《荒原》(1992)、威廉斯《帕特森》(1946)、克兰《桥》(1930)、庞德《诗章》(1925-1972)、贝里曼的《梦歌》(1969)、奥尔森的《马克西姆斯诗篇》(1960-1975)》茹科夫斯基《A》(1978)等规模恢弘、艰深晦涩的美国现当代长篇诗歌创作范式研究的空白,为更好地把握美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体裁,进行了大胆而有意义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