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中国近现代史近代中国与世界:互动与比较

近代中国与世界:互动与比较

近代中国与世界:互动与比较

定 价:¥35.00

作 者: 王晓秋著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近代史

ISBN: 9787800474163 出版时间: 2002-12-01 包装: 简裝本
开本: 21cm 页数: 424 字数:  

内容简介

  《近代中国与世界:互动与比较》围绕近代巾国与世界的互动与比较这个主题,把28篇论文分成以下4编。第一编是关于近代中国人如何认识世界和走向世界。一个不认识世界的国家是无法真正走向世界和实现现代化的。在当代巾国改革开放加入世贸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更有必要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第一篇论文通过魏源、郭嵩焘到康有为等典型人物,论述近代巾国的先驱者们认识世界和推动中国近代化艰辛的历史轨迹。第二篇论述近代中国人对日本认识的历史变迁过程及各阶段的特点。第三篇《近代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一次盛举》,是对过去鲜为人知的1887年清政府派遣12位海外游历使出访欧亚、南北关20多围之事进行原创性的实证研究。第四篇则是通过剖析近代一批中国人的日本游记,从中寻找近代中国人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热心向日本和西方学习的历史痕迹。后三篇论文分别是对康有为的仿洋改制、傅云龙的海外游历和吴汝纶的考察日本教育所作的典型事例的具体研究。第二编是关于近代中外历史的比较研究。有比较才有鉴别,进行中外比较有助于加深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和历史规律的探索。前两篇论文分别对19世纪东亚中、日、朝二三国的对外意识和中、日、泰三国的改革与现代化进程,运用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前者分析了对外意识变化对各国对外政策与发展道路的影响;后者论述了改革的契机、深度、领导、阻力与各国现代化的启动、进展、成效、延误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许会给今人提供一些历史的借鉴。其次是关于中日两国吸收西方文化的比较,这是中外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论文通过蒲安臣使团与日本岩仓使节团、李鸿章与森有礼的辩论等几个典型事例,进行生动深刻的比较研究。后两篇是关于中韩和中日两国近代历史事件的横向比较,如中国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与韩国的东学农民革命是近代尔亚两次大规模农民战争,但似乎前人尚未作过深入的比较研究。而中国戊戌维新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成败原因则被称为“历史之谜”,受到史学界关注,《近代中国与世界:互动与比较》通过层层剥笋式剖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最后一篇是对相隔半个世纪的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进行纵向比较。从两次中日战争的性质、方式、于段及胜败因素等角度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一些发人深思的历史启示。第三编是关于近代中国改革、革命、战争与世界的互动和影响。即用世界眼光去考察探讨中国近代历史与世界的互动关系。第一篇论文系统阐述了我以世界眼光对晚清改革史研究的意义、方法、角度的一些新观点和建议。第二篇则具体论述了近代中国革命与日本民间舆论的双向互动关系,这里既有中国革命对日本的影响,又有日本舆论对中国革命的反应。中外原始资料的发掘利用是中外关系史研究的重要基础。第三篇论文利用北京大学图书馆珍藏的一部日记稿本,叙述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时的史实。《甲午战争百年祭》一文是在1995年甲午战争百周年时,用世界的眼光和历史辩证观点为《光明日报》写的一篇论文。而《世界各国进步人士同情义和团的正义呼声》则是2000年义和团运动百周年时为《人民日报》写的一篇论文,用历史事实驳斥帝国主义者对义和团的种种污蔑攻击。最后两篇论文是关于辛亥革命的。一篇论述留日学生与辛亥革命的关系,着重分析他们如何从爱国走向革命。另一篇则深入阐述辛亥革命对日本的影响,具体体现了辛亥革命的世界意义。第四编是关于近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中外文化交流对于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应该成为中国与世界互动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前两篇论文足较宏观的论述。前者试图运用文化学原理,从理论与史实相结合的角度,探索五四时期巾外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规律;后者则是较全面地论述近代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意义和特点。第三、四篇论文是具体细致的微观论述。前者是作者在日本各地寻找、查阅了《海国图志》的20多种版本的基础上,具体考察分析了魏源的名著《海国图志》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后者生动地介绍了鲜为人知的近代第一个赴日的中国文人罗森及其所,与的近代第一部日本游记。为此作者曾亲自到罗森去过的日本北海道函馆市进行调查研究。第五篇则评述了对近代中外义化交流史上的杰出代表人物黄遵宪的研究,尤其是黄遵究对中日文化交流所作的种种贡献。第六篇是1998年为纪念北京大学成立百周年而写的《京帅大学堂与日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日之间的义化教育交流。第七篇是以李大钊与吉野作造、北京大学师生与东京大学师生的交流为中心,论述了五四时期中日两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牛之间的思想与人员交流。最后一篇《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澳门》是1999年为纪念澳门回归祖国而写,其中概述了澳门住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简介

暂缺《近代中国与世界:互动与比较》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自序:用世界眼光研究中国近代史
第一编 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和走向世与世界
 近代中国先驱者的世界认识与中国近代化.
 近代中国人日本观的变迁
 近代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一次盛举
 近代中国人日本游记研究
 康有为的世界认识和“仿洋改制”
 傅云龙的海外游历和外国研究
 吴汝纶对日本教育的考察
第二编 近代中外历史比较研究
 19世纪东亚各国对外意识的比较
 19世纪下半叶中、日、泰三国改革
 与现代化的比较研究
 近代中日两国吸收两方文化态度之比较
 中国太平天国农民革命与韩国
 东学农民革命之比较
 中国戊戌维新与日本明治维新
成败原因的比较
 近现代两次中日战争的比较
第三编 近代中国改革、革命、战争与世界的互动和影响
晚清改革史研究论纲
近代中国革命与日本民间舆论
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国耻实录
甲午战争百年祭
世界各国进步人士同情义和团的正义呼声
留日学生与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对日本的影响
第四编 近代中外文化的交流
 论五四运动与中外文化的交融
 试论近代中日文化的交流
 《海同图志》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
 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者罗森
 黄遵宪研究与近代中外文化交流
 京师大学堂与日本
 五四时期的中日史化思想和青年的交流
 中两文化交流史上的澳门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