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试图对“通俗文学”进行总体性的理论研究,从而建构起“通俗文学”理论的基本研究框架。全书共六章。第一章“本体论”将“通俗文学”与现代性的关联,认为“通俗文学”是现代社会中生产的供大众读者消遣、娱乐的商品性文学,“雅”“俗”范畴并不能概括“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的区别,也不能说明“通俗文学”的特征,“通俗文学”与多种社会文化因素有关联,它的经典化也是多种力量“协商”的结果。第二章“生产论”、第三章“产品论”、第四章“消费论”全面考察了“通俗文学”活动的过程,从经济与文化两个层面分析了市场逻辑和文化逻辑在“通俗文学”活动中的作用与表现,认为商业性写作与作者从传统的业余作家到现代的职业作家的 角色转变直接相关,而这个转变又是传统的宗法社会到现代的商业社会转型的组成部分。第五章“历史论”和第六章“批评论”是对“通俗文学”研究活动的理论探索。“历史论”提出从文类史、接受史、文化批评三种视角建立“通俗文学”历史叙事的设想。“批评论”探讨了趣味批评、社会思想批评、文化批评三种批评方法及其坐值取向。本书是作者的博士论文,也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通俗文学”理论的专著。从1995年开始到2001年全部完成历时七年。其中部分章节曾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报》、《厦门大学学报》、《福建论坛》等学术刊物发表,一部分收入人大复印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