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南距北京约50公里,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的陵墓。明十三陵的陵域面积达80余平方公里。巍巍燕山山脉自西北逶迤而来,在陵域周围形成天然屏障。环山之内,是洪水冲刷而成的小盆地,山壑中的水流在平原中部交汇后曲折东去。绿树浓阳之中,一座座红墙黄瓦的陵园建筑檐牙高啄、金碧辉煌,坐落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其中,长陵位于北面正中位置,余陵分列左右。整体布局庄严和谐,宾主分明,在青山碧水的掩映下,显得格外肃穆幽雅。 鉴于明十三陵建筑宏伟,具有非常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并且具有较强的完整性和真实性。1957年,北京人民政府将它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国务院公布其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7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次大会审定通过,明十三陵又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明十三陵作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一部分,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首都北京的北面,昔日神圣不可侵犯的皇陵禁区,今日民成为驰名中外,具有世界意义的名胜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