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高树勋首举义旗 抗战胜利之日,蒋介石电令高树勋部原地待命,不准移地受 降。对此,高树勋怒吼: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高树勋率部“借道”北上,通过“共军”的地盘 派出使者潜赴 太行,与刘伯承、邓小平密商停火协定 刘邓大军集结邯郸古城,布下口袋阵 在激战的前夜,刘伯承 劝告高树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面对即将举行的起义,高树勋却又儿女情长。李达化装成“国 军”中校夜赴马头镇,送交刘、邓首长亲笔信,当面释疑解难 高树勋在内战前线首举义旗。毛泽东电誉“凡属血气之伦,莫 不同声拥护”,号召开展“高树勋运动”,使迷惘中的国民党官兵看 到通往光明的道路 第二章“持枪舞者”的最后咏叹 善于投机钻营的郝鹏举自诩是“持枪舞者”,在“玩枪”这出戏 中,戏台子越搭越大,却从没有看走眼,迈错步 抗战胜利了,惯于看风使舵的郝鹏举,在决定自己命运的三岔 路口又开始举棋不定 经过一番犹豫,他还是把自己的棋子放在 蒋介石的棋盘上 鲁南地区战云密布,一场大战箭在弦上。受尽屈辱的郝鹏举 本想密谋反蒋,却被蒋介石推到了内战的前线 郝鹏举走投无路,开始听从陈毅的规劝:效仿高树勋将军,走 光荣起义的道路 郝鹏举率部起义,却拥兵自重,抗拒改造和整编,继续玩弄两 面派的手法,贼喊捉贼,制造新的“兵变” 郝鹏举暗藏杀机,却表现出一副“真诚革命”的样子。企图借 庆祝起义一周年,导演他的“鸿门宴” 郝鹏举回心向恶,又添血债。11天后再次被俘,从此跳完了 他“持枪舞者”的最后舞步 第三章“揭和平之义旗” 第184师跨海远渡,从“南国”来到“北国”,成了“道钉”被分散 钉在鞍(山)海(城)的铁路线上 鞍山之战,第551团被歼。使远道而来的“滇军”看清:顽抗者 只有死路一条;投诚者才有光明大道 潘朔端不想“失去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决心走高树勋的道路 弃守海城军事要地,率部脱离内战前线 面对黑土地上的第一支起义武装,朱德总司令驰电贺勉潘朔 端:揭和平之义旗,张滇军之荣誉,全国人心,无不为之振奋 第四章“王家善,善哉” 上校副师长指挥少将师长,王家善为此大受刺激。两个“学 生”的谈话使王家善听出了一点“共党”的意思,但他还不想在这条 路上走得太远 一个“被俘者”重回旧部,利用“双重”身份,建立地下党组织 打入“北辰同学会”,又同王家善之间开辟一条新的“情感热线” 王家善以加强对辽河东西交通要道防守为名,请命扩充实力 如愿以偿。但是却在嫡系的歧视中受尽了窝囊气 王家善在同嫡系进行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中赢棋一着。为了 在共产党的面前留条后路,却不惜违抗“军令’,私下放跑“策反者’ 高文浩四进营口,利用亲情疏通起义渠道。王家善在以“祝 寿”为名的宴会上,终于决定“另找门路,换换防地” 辽南军区司令员吴瑞林亲临敌营,两次与王家善谈判,达成具 体的起义协定。起义行动的口令是胜利——成功 王家善成功地导演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鸿门宴”,起义胜利 成功。在群众的欢迎大会上,“王家善,善哉”这五个大字成为他终 生不敢忘怀的心之呼唤 第五章 榴花原是血染红 黄樵松不想带部下去太原送死,但军命难违。小战几仗后,面 对阎锡山的讨好吹捧却喟然长叹:就凭我这一灯油,还能熬几天呢 面对“好兄弟”的无耻出卖,黄樵松泣血感叹:红似血,不是血; 忠奸不易识,是非难辨别 太原城胜利解放之日,戴炳南被捉拿归案。徐向前发出布告: 杀戴祭黄以慰英灵,伸人民之公愤 第六章 泉城不再“摇摆” 吴化文在夹缝中苟且偷安,左右摇摆是他手中的一张“王牌”。 在内战再次爆发之际,中共不计前嫌,利用矛盾积极争取 解放大军攻城之日,一生摇摆的吴化文仍举棋不定。面对战 士在流血,宋时轮吼道:“先打他个乌龟不眨眼!” 一生摇摆的吴化文不再摇摆了,在关键时刻终于举起义旗。 被俘后的王耀武却气恼地说:你起义时和我说一声,我也起义不更 好吗? 第七章 走出“死亡之城” 第60军被推上了内战的第一线。面对分散驻防,屡遭打击的 部下,军长曾泽生却成了一个只能围着黄泥盆烤火取暖的“光杆司 令” 中共中央派出一批精兵强将“回娘家”,朱德戏称自己也是半 个云南人,亲笔致信滇系将领加入策反工作 解放大军兵临城下,将军事打击、政治攻势、经济封锁结合起 来,对长春实行久困长围。曾泽生坐困孤城,陷入绝境 曾泽生在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中,分清善恶,看到光明,先 后召开7次秘密会议,终于策划起义成功 曾泽生派出“使者”求和,决心举起“反蒋起义”的旗帜,率部走 出“死亡之城”,迎接新生 第八章 大东北,硝烟尽扫 辽沈战役胜利在即,孤城沈阳陷入重围,策动国民党守军起 义,解放沈阳已是水到渠成之势 总司令卫立煌仓皇出逃,沈阳城群龙无首。面对逼宫起义的 部下,新任司令周福成颓然自语:“反正我至死不投降……” 许赓杨为防不测,清除“靠不住的人”。在其防区让开一厢,北 路进攻开始毫无阻挡地向沈阳市中心突进 赵国屏率第53军残留官兵投诚,周福成最终还是放弃了“死 也不投降”的誓言,随残部放下了手中的武器 神通广大的地下党控制了两个“总队”,使警卫沈阳城的“御林 军”成为解放沈阳城的“内应” 沈阳城败兵如潮,残留官兵自动放下武器,纷纷走向起义投诚 的道路,“奉天”城宣告解放 第九章 大战之际枪无声 在淮海大地上空战云密布的关键时刻,周恩来电示华东局,决 定启用潜伏敌营二十年的内线,策应淮海战役 何基沣将计就计,以静制动。在决定何去何从的会议上,有人 高声喊出:出路只有一条——“讲和” 张克侠被困徐州,与冯治安斗智斗勇,巧妙周施,冲出牢笼,率 部在百里运河防线举起义旗 第十章 堑断淮海无归路 廖运周潜伏敌营二十二年,想早日回到革命队伍中来。邓小 平指示:你们是一枚极其重要的棋子,要在最有利的时机,发挥最 大的作用 在淮海战役的最关键时刻,黄维破釜沉舟,准备突围。廖运周 将计就计,自报奋勇,争当开路先锋,率部“突围” 黄维拿出“藏之久矣”的白兰地为廖运周突围送行。在黎明之 际,廖却率部“突围”来到解放区 第十一章 北平,打开和平之门 傅作义致电毛泽东,讥笑“共军”不是“国军”的对手,最终自己 却成为“共军”的“笼中之鸟” 傅作义面对共产党人的策反顾虑重重。当他得知自己的女儿 也是共产党人时,不再观望动摇,表示“和谈”问题可以考虑 毛泽东从“西线开刀”的战略恰中要害,解放军从西线兵临城 下。傅作义向身边的亲信提出:北平“和平”了,你们跟不跟我? 傅作义收到蒋介石的亲笔信,处在极度苦闷矛盾之中;毛泽东 提出北平和谈的六点意见,敦促傅再派代表出城谈判 傅作义在犹豫观望中,丢掉了“固若金汤”的天津,却加速了北 平的和平解放 毛泽东电告傅作义:下决心履行协议,我们决不会 亏待你 北平,打开和平之门。各民主党派联名电贺:古都兵不血刃而 告光复,武力彪炳,空前未有 傅作义发表和平通电推动全国和平进程。毛泽东赞誉:北平 问题的和平解决,贵将军与有劳绩 第十二章 无耻的出卖 蒋介石点名陈仪人主浙江,想为自己隔江而治保住一块地盘。 陈仪却将计就计,把自己的“生意”做大,准备为以后的起义建立一 块基地 善良的“恩师”决不相信会被至爱的“弟子”出卖,这是陈仪人 生最后的一幕悲剧。一个真诚的共产党人在苦谏之后,向“老朋 友”做最后的诀别 陈仪身陷囹圄,至死不屈。汤恩伯在“法庭”上,面对恩师,脸 如灰土不敢指证。走上刑场的花甲老人频频高呼:“人死,精神不 死!” 第十三章 告别“总统府” 王晏清在多事之秋,接到蒋介石的电召,由北平到南京受领 “御林军教头”要职。而此时他心中想到的却是如何离蒋而去 “正是春雷动地时,城头已闻战马嘶。”王晏清平时最为欣赏的 这两句古诗,成为起义行动的暗号。但由于言行不慎,泄露天机 忽遭囚禁 卫戍副总司令的意外“救驾”,使王晏清虎口脱险。带着这个 不解之“谜”,王晏清当机立断,连夜率部北渡长江,终见光明 第十四章“太子军”出走 蒋介石隐而未退,溪口小镇取代了南京。预干总队作为他的 “太子军”也从南京调到嘉兴,屏护在他的左右 蒋介石接到军统特务的密报,怀疑有加,对贾亦斌召而不见 却用一纸调令解除了贾的职务 贾亦斌率“太子军”起义,以“行军演习”为名离“家”出走,率部 奔向解放区,给蒋氏父子当头一棒 第十五章 走出“天堑” 要塞司令戴戎光无法想象到,自己视为“心腹”的一班人马,竟 是中共地下党的核心组织成员 面对江阴要塞的天堑雄关,汤恩伯知道“共军”也在打这里的 主意。他在反复视察后对戴戎光又面授机宜:“小心‘红帽子”的破 坏……” 解放大军横渡长江之夜,江阴要塞起义一举成功。粟裕站在 黄山炮台,面对起义的官兵挥手致意:你们从此也走出“天堑”,回 到人民怀抱 第十六章 大同,走向“大同” 解放军长围久困,大同守军陷入绝境,面临一守、二逃、三投降 这三条道路的选择,犹豫不定,惶惶不可终日 “解放者”人城耐心做争取工作,困守大同的人开始同床异梦。 孟祥祉宣称“誓与大同共存亡”已是孤掌难鸣 大同守军请求和平改编,却又玩弄花样,企图顽抗。解放军执 行宽大政策,四次劝降,大同终于走向“大同” 第十七章 新乡的新生 国民党第40军被切断逃路,困守新乡孤城,在四面楚歌之中 军长李振清以治伤为名临阵远逃 在积极策反,多层次分化瓦解中,曾是军统的“女特工”徐绪景 出手不凡,规劝第40军首任军长庞炳勋的“公子”、少时同窗庞庆 振率团先起义 大军压境却“围而不打”,为避免流血,“共军表弟”深入虎穴对 “国军表兄”进行规劝,迫使新乡守军接受改编 第十八章 金口化金戈 解放军兵分三路,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张轸面对 连战皆输,急剧变化的中原战局,开始考虑如何改弦,另找出路 在乱事之秋,张轸不想玩“空手道”,极力扩充实力:“进”可做 起义的资本;“退”可做向蒋介石讨价的“本钱” 张轸对大势已去的蒋家王朝彻底失去信心,对起义“投共”又 心存疑虑。在去意彷徨之际,想在第三条道路上试试 张轸巧施“败走计”,率部撤至武昌等待起义良机。他告知部 下:“我决不会学楚霸王,扔下你们投江而死的 白崇禧拿出“诱杀令”,欲擒故纵。张轸计高一筹,将计就计 机智脱险,赶回金口举起义旗 第十九章“歧路原应早回头” 张权周旋敌营18年,在抗战胜利之时,要求加人中共组织。 周恩来转告:你不入党所起的作用会更大 张权策划上海起义的大计实施在即,却被一个见利忘义的无 耻之徒出卖。蒋氏父字恐怕“西安事变”重演,仓皇逃离大上海 在大上海解放的前夜,张权高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壮烈牲牺,实践了他曾“求之而不可得”的“正气”精神 第二十章 大上海,不再言战 蒋介石提出“保卫大上海”;汤恩伯夸上海是“钢铁阵地”;刘昌 义却“人在曹营心在汉”,开始考虑“相机起义,迎接解放” 汤恩伯在解放军的凌厉攻势下仓惶出逃。刘昌义临危受命 掩护总撤退,却为他策动起义创造了契机 中共中央为了保全大上海免遭战火的破坏,激烈残酷的攻坚 作战竟“不准开炮”。解放军的鲜血染红了苏州河畔 面对战士在流血,陈毅愤怒指出:大上海不应该再是流血之 地。刘昌义遵从陈毅的规劝,决定“顺乎民心,及时反正,做个明白 人” 第二十一章 来自“大本营”的枪声 一个与中共失去联系的少将高参,开始寻找机会回“老家”。 在国民党的大后方,串连爱国将领酝酿联合起义行动 薛岳察觉部下起义动向,欲“调虎离山”,电令保安第13团换 防。团长曾天节顺势用兵,以调防为名集结部队率先起义 一个精心策划的起义,在国民党的大后方悄悄地进行。伴着 人民解放军逼近的脚步,粤东和平解放 第二十二章 塞外雁归来 北平宣告和平解放,毛泽东又提出“绥远方式”,为更好地解决 绥远问题指明了方向。使困守绥远的董其武看到光明和希望 “和平使者”血洒边塞。毛泽东指出:事情是有曲折的。绥远 解放,用绥远方式不变 傅作义受毛泽东委托,亲自赴绥促成起义,“礼送”军令部长出 境,彻底粉碎蒋介石破坏绥远和平起义的阴谋 董其武正式宣告绥远和平解放;傅作义欣慰:塞外烽烟已净 在虎堂坝下,郭汝瑰率起义官兵庄严地举行誓师大会 第三十章“天府”在易帜(二) “绥署副主任”、“兵团副司令”为争取带兵权,不再赋闲无事 在中共地下党员的陪同下,积极要求回部任职 解放军兵临城下,董宗珩建议“走和平起义”道路,杨森怒斥 “晚节不保!”自己却连夜包乘飞机逃往台湾 兵团司令官孙元良带着姘头在战火纷飞中“设宴”讨好部下 却无人“赏脸”光顾,气得吼道:这不成了反叛了吗 孙元良在困兽犹斗中成了孤家寡人,只好单车夜遁,仓皇出 逃。董宗珩起义心切,借用电台发出起义通电 第三十一章 雪域高原彩云归 中共中央争取和平解放西藏极尽斡旋之力。格达活佛为祖国 统一大业传经说法,惨遭杀害 解放军发起昌都战役,大军所到之处如行云过水,势不可挡。 德格·格桑旺堆排除重重阻挠,在宁静城决定起义 阿沛力主和平解放西藏,率先挂出和平的哈达,促使噶厦政府 顺应形势,归顺政府。“金珠玛米”和平进入雪域高原 附录:国民党陆军起义,投诚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