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灵小传1909年2月15日出生,浙江绍兴人。原名高季琳。上小学时,就酷爱读书,阅读了许多古典小说。高小毕业后因家贫而失学,完全靠刻苦自学为自己开辟了一条人生坦途。1925年,在家乡小学当教员时,开始练习写作,在县报上发表习作。1926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妇女杂志》上发表第一篇作品《织布的妇人》。1928年任家乡小学校长时,该校被评为绍兴县“办理优良”的学校。1930年担任》《儿童时报》编辑。除了在该报发表作品外,还向全国性的报刊投稿。1931年冬到上海,一直从事报刊编辑工作,并积极参加进步电影、话剧运动。抗战时期,上海沦为“孤岛”,柯灵坚持以报刊为阵地,团结留沪的进步作家,同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先后编辑过《文化街》、《明星半月刊》、《民族呼声》、《世纪风》、《浅草》、《草原》、《万象》、《周报》、《读者的话》等进步文化报刊,扶植了许多文学新人。他写过诗歌、童话、散文、杂文、短篇小说、话剧、电影剧本等各类文学作品。其中,1941年与师陀合作,将高尔基的话剧《底层》改编为《夜店》,公演后引起极大反响,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1948年到香港筹办《文汇报》,1949年返回上海。1949年后,主要从事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为了和平》、《不夜城》、《春满人间》等电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57年创作的反映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政策的《不夜城》,曾被作为毒草影片,在全国范围内受到批判。粉碎“四人帮”后,重新拿起搁置十年的笔,写出了《香雪海》、《长相思》、《剧场偶记》、《煮字生涯》、《文心雕虫》、《墨磨人》、《梦中说梦》等十几部脍炙人口的散文和评论集。他的散文将古代文人之韵风与当代作家之思察融为一体,词采飞扬,耐人咀嚼,堪称当今散文之大家。目前,这位耄耋老人仍以那支不老的笔,抓紧时间创作一部反映上海百年历史的长篇小说。全国解放后,柯灵先后担任过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化委员会委员、上海《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所长、《大众电影》主编、中国作协理事、作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影协理事、上海影协常务副主席,他还是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上海电影局顾问,国际笔会上海中心主席。繁忙的社会活动与文债的困扰,使其无法专心自己的写作。现在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摆脱一切俗务,安静地坐下来完成自己的创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