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陀小传师陀,中国现代作家。原名王长简,1946年以前主要用笔名“芦焚”发表作品,1946年以后,改用笔名“师陀”。1910年3月10日生于河南杞县,1988年10月8日病殁于上海。少年时期在杞县读过私塾、小学,后在开封读中学。期间曾与同学办过小刊物《金柝》。1631年赴北平。“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反帝大同盟”,积极从事抗日宣传活动。1932年1月,首次用“芦焚”的笔名,在丁玲主编的《北斗》杂志上发表了短篇小说《请愿正篇》。作品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如火如荼的爱国学生运动。1932年5月与王金丁、徐盈共同创办了进步刊物《尖锐》。1932年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主要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发表了一批艺术风格较为独特的短篇小说和散文。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有《谷》、《里门拾记》、《落日光》,散文集《黄花苔》等。这些作品再现了三十年代国民党统治下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谷》,因艺术风格独特而获《大公报》文艺奖金。1936年秋,从北平到上海,遂长期蛰居于上海沦陷区。1941年至1947年任苏联上海广播电台文学编辑。这个时期写的《果园城记》等短篇小说,以凄凉而温柔的笔调,写了一小城市的历史及各种小人物的命运。这个城市成了当时中国社会停顿和倒退的缩影。他写的《无望村的馆主》、《结婚》中长篇小说等由表现农村的衰败,进而暴露战时都市的颠狂。他还尝试将外国文学名著改编为剧本,如:《大马戏团》、《夜店》(与柯灵合作)显示了他戏剧创作的才能,受到上海文艺界的重视。1946年以后,他相继担任上海戏校教员,上海文华电影制片公司特约编辑。建国后,他历任上海出版公司总编辑、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编剧,到山东、河南、东北等地访问,写下的作品大都收在短篇小说集《石匠》和散文、历史小说、历史剧合集《山川·历史·人物》中。1957年以后为中国作协上海分会专业作家。60年代初期,曾专注于历史剧和历史小说的创作,发表了剧本《西门豹》、《伐竹记》和小说《西门豹的遭遇》等作品,受到文艺界的好评。五十余年来,这位一直默默耕耘的老作家写下20多部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他把强烈的愤怒投向了那个充满着黑暗、罪恶的旧世界。他的作品以文笔优雅、口语犀利、生动、活泼见长,在国内外都享有较高的声誉,为中国现代文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