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医学中国医学内难针灸要旨浅解:针灸医学必修读物

内难针灸要旨浅解:针灸医学必修读物

内难针灸要旨浅解:针灸医学必修读物

定 价:¥18.00

作 者: (明)高武撰;王大生等著
出版社: 中医古籍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针灸疗法 针灸节要

ISBN: 9787800137815 出版时间: 1998-09-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19cm 页数: 413 字数:  

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本书是根据明代高武撰著《针灸节要》,又名《针灸素难要旨》所辑录的《灵枢》、《素问》、《难经》原文,作了必要的注解和语译,是《黄帝内经》及《难经》中关于针灸医学内容的普及读物。全书共分3卷,131节,30余万字,在尊重《针灸节要》原著的前提下,与《内经》及《难经》原文进行了校注。于每节原文中,均加以句读,并标明出处,列有校注、词解、语译、按语等项,较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内经》、《难经》中关于针灸医学理、法、方、穴、术的理论体系。该书可作为针灸教学、研究、临床的参考用书,也适合中医外治各学科参考使用。片断:天地之所始生:天地,指自然界。始生,言万物生发之始。傍:挨近的意思。热中:指热邪滞留于内。胜血:咸人血,多食伤血,故盐者胜血。理疏:按“疏理”为是,这里指腠理疏松。砭石:以石刺病。这里指古代针刺治病工具。〔语译〕黄帝问:医生在治病时,同样的病而治法不同,并且都痊愈了,这是何道理呢?歧伯回答说:这是由于地理条件所决定的。例如东方,是自然界万物开始生发的地方。这样的地区盛产鱼盐,近海水区域的居民多食鱼类而嗜咸味,安居其处而饮食丰美。但长期食鱼能使热邪滞留于内,吃咸的多了会伤血,所以那里的人大都皮肤色黑,腠理疏松,多患痈疡之类的疾病。其治疗方法,适合以砭石刺之。因此说,砭石治病的方法是从东方传来的。本书前言序《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对后世中医理论与临床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黄帝内经》包括《素问》与《灵枢》两部分,其中尤其是《灵枢》有大量关于针灸的论述,故《灵枢》别名《针经》。《内经》之后出现的《难经》,是一部设问体的中医理论著作,以问难答疑形式阐述中医基本理论,其中亦包含较多有关经脉、俞穴、针刺的内容。后世治针灸者,无不奉《素问》、《灵枢》、《难经》为治学之圭臬,临证之指南。但三书中有关针灸的内容,散见于诸篇,读者披阅,不胜其繁。而且前人注说,亦不无不妥之处。诚如明人黄易所云,“医书最古而可信者,著如《素》、《难》”,而其“于针灸之诀又独详焉”,是十分珍贵的针灸文献;但苦于“注述乖敕,拙者用之,往往失理,鲜不以愈为剧”。明代著名针灸学家,《针灸聚英》的作者高武有感于此,乃撷选三书针灸精粹,汇集成帙,是为《针灸素难要旨》,又名《针灸节要》。“节要”也者,节取三书精要之谓。书凡三卷,共131篇。全书分门别类,条分缕析,选精取粹,简明扼要,学者称便。但终因三书成书年代湮远,文字古奥,现代读者阅读颇感困难。王君大生,为针灸名家,医林翘楚,名播齐鲁,已非一日。多年来从事针灸临床与教学,潜心研究针灸典籍,临证、授课之余,乃取《针灸素难要旨》,详列诸本,认真校订;于三书难点,酌加“词解”,解难释疑,抉微阐奥;更附“语译”,明白晓畅,读之毫无窒碍。是为《内难针灸要旨浅解》,从而使高武《要旨》化繁为简之书,进而为《浅解》转难为易之作。如此令古籍繁难变为简易者,对于弘扬中医学术,厥功匪浅。大生正值盛年,发扬蹈厉,学验俱富,已有著述多种,拜读之下,多有收获。值今大作出版,略志其著述经过,并期以新作联翩问世。是为序。伊广谦1998年9月于北京

作者简介

暂缺《内难针灸要旨浅解:针灸医学必修读物》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目录
    一卷 上
   一 用针方宜
   二 九针式
   三 九针应天地人时以起用
   四 九针所宜
   五 五刺应五脏
   六 九刺应九变
   七 十二刺应十二经
   八 黑白肥瘦刺
   九 刺常人
   十 刺王公大人布衣
   十一 刺壮士
   十二 刺婴儿
   十三 刺脉虚实浅深
   十四 十二经气血刺
   十五 手足阴阳经脉刺
   十六 补泻
   十七 刺胸腹
   十八 标本
   十九 针灸手
   二十 刺宜从时
   二十一 五夺不可泻
   二十二 刺逆四时
   二十三 刺避
   二十四 禁太过不及
   二十五 五节刺
   二十六 五脏病刺
   二十七 血气不同形
   二十八 十二络缪刺
   二十九 经刺
   三十 巨刺
   三十一 脉刺
   三十二 深浅上下所宜
   三十三 人身左右上下虚实不同刺
   三十四 气清浊浅深刺
   三十五死期不可刺
    一卷 下
   一 五乱刺
   二 气血盛衰
   三 耐痛
   四 五逆
   五 三刺谷气
   六 热
   七 疟
   八 腰痛
   九 周痹
   十 癫狂
   十一 头痛
   十二 痿
   十三 心痛
   十四 胀
   十五 胸胁痛
   十六 大风
   十七 疠风
   十八 偏枯
   十九 痿厥
   二十 痈疽
   二十一 鼠瘘
   二十二 耳鸣 耳痛 耳聋
   二十三 膝痛 胫酸
   二十四 啮舌 啮颊 啮唇 重舌
   二十五 欠
   二十六 哕
   二十七 唏 噫
   二十八 振寒
   二十九 亸
   三十 嚏
   三十一 泣竭成盲
   三十二 太息
   三十三 涎下
   三十四 口目噼
   三十五 肠鸣
   三十六 目眩头倾
   三十七 喉痹
   三十八 齿痛
   三十九 衄
   四十 喘
   四十一 怒
   四十二 顑痛
   四十三 项痛
   四十四 足髀不可举
   四十五 下血
   四十六 疝
   四十七 转筋
   四十八 厥
   四十九 痫
   五十 霍乱
   五十一 目痛
   五十二 卒然无音
   五十三 目不瞑不卧
   五十四 气交暴郁刺法
   五十五 司天不迁正刺法
   五十六 司气有余不退位刺法
   五十七 司气失守刺法
   五十八 全真刺
   五十九 十二脏邪干刺
   六十 艾灸方宜
   六十一 艾灸补泻
   六十二 灸寒热
   六十三 女子败疵
   六十四 灸痈
   六十五 犬咬
   六十六 伤食
   六十七 宜灸不宜刺
    二卷
   一 十二经病刺
   二 奇经八脉病
   三 十二经脉
   四 奇经八脉
   五 十五络脉
   六 十二经筋
   七 空穴
   八 十二经井荥俞原经合
   九 同身尺寸
   十、经脉长短
    三卷
   一 补泻
   二 补泻相反
   三 针刺浅深
   四 先后浅深
   五 井荥俞经合主病
   六 四时井荣俞经合刺
   七 脏腑荥俞合皆以井为始
   八 脏腑井荣为五六
   九 阴阳井荥木金相生不同
   十 出井人合
   十一 欲刺井当刺荣
   十二 经脉流注
   十三 奇经八脉
   十四 十五络脉
   十五 奇经病
   十六 十二经以原为俞,三焦以俞为原
   十七 五脏俞募
   十八 八会穴刺
   十九 上工下工治病
   附:参考书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