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断:脾:《灵枢·天年》载:“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养老奉亲书》载:“老年脾胃虚薄,不能消纳”。脾胃为仓廪之官、主运化、升清、主统血、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与胃相表里。老年人脾胃痿瘁,则常有腹胀纳差,肌肉瘦削痿软,四肢倦怠无力,皮肤起皱,便秘或便溏,食饮无味,口唇淡白不泽等表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对老年人来说,保持脾胃的正常健运尤为重要。肺:《灵枢·天年》载:“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肺为相傅之官、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大肠相表里。老年人肺脏痿瘁,常有少气不足以息,言语低弱多误,皮毛憔悴枯槁,易患感冒,水肿,小便不利,大便困难等症,嗅觉不灵等表现。肾:《灵枢·天年》说:“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素问·上古天真论》载:“肾脏衰,形体皆极”。肾为作强之官、藏精、主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与膀肮相表里。老年人肾脏痿瘁,常有体力、智力下降,性机能减退,生殖能力渐失,气短,牙齿松动或脱落,身体变矮,脊柱弯曲,骨骼变脆易于骨折,毛发变白而脱落,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甚则耳聋失聪,排尿无力,夜尿频多等表现。肾为先天之本,性命之根,元阴、元阳之室,肾脏虚衰,肾气亏虚,则肝、心、脾、肺四脏及全身经脉皆因此而空虚。《灵枢·天年》所指的“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岁,只是说明脏腑功能随着增龄而渐减退,不能机械地按此年龄来推断某脏的功能,还应指出,衰老个体差异很大,进展也各不相同,在同一人身上,其各脏腑之间,内脏与体窍之间衰老进展的程度也不一致。老年人脏腑组织器官出现衰老现象,是生命过程的自然规律,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种体质现象来认识,它主要与年龄、先天票赋、地理环境、饮食营养、精神状态等有关。若衰老提前出现或衰老程度较甚,则属病理现象,应尽量避免发生。第三节老年人物质代谢特征目前为止已提出的衰老原因的学说或假设很多,但其内容都离不开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因此,探讨老年人物质代谢的特征,可为延缓衰老提供生物化学方面的具体措施。下面择重要的物质代谢加以简述。一、核酸核酸是生物体的重要组分,其主要生物功能是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核酸分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RNA主要包括信使核糖核酸(mRNA)、转移核糖核酸(tRNA)和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三类。老年期大多数组织细胞中核酸合成代谢老化,RNA合成随着增龄而下降。细胞的分裂繁殖依赖于DNA的生物合成,而DNA的生物合成又依赖于DNA的复制。DNA复制机能如果障碍即会妨碍细胞的分裂和生命延续。人一生中,受环境中有害因素的侵袭,诸如各种射线的辐射及自由基的作用等,这些有害因素可致DNA损伤,从而造成DNA在复制过程中出现差错。但DNA分子上的差错一般能得到校正和修复。据报道:正常细胞每分钟能够修复300个DNA单链上的缺损。对损伤的DNA修复的能力,人和动物都随增龄而下降。长寿动物比短寿动物的修复能力强,健康人比早衰的人修复能力强。由于DNA损伤修复能力的下降,损伤的DNA不能及时修复,细胞内DNA损伤的积累,会不同程度地导致生理功能和信息精确性的改变以及老化过程的发生。二、蛋白质生物在各个不同的生命期所开放的基因或某些基因的表达机率不完全一样,因此,某些组织在老年期蛋白质的合成出现量或质的变化。由于老年期mRNA减少,总的蛋白质合成量显著较低,有些组织还合成一些为年青时所没有的蛋白质,如眼球晶状体中的蛋白质主要是晶体蛋白,可分为α、β、γ三类及其他几种亚属。晶状体中的y-晶体蛋白是晶状体老化过程中方开始合成的。晶体蛋白随着组织的老化,相互聚合形成的高分子量蛋白质也逐渐增多,并由水溶性变为水不溶性。本书前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学为保障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无论是在基础研究,还是在临床诊疗方面,三者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大力发展,使其基本形成了一门较为独立的中西医结合学。中西医结合最大的优势是反映在临床诊疗方面。在临床工作中,应用中医和西医两套理论和诊疗方法,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在医疗实践中,西医努力学习和掌握系统的中医知识,中医学习和掌握系统的西医知识,对临床疗效的提高非常重要,现已成为广大医务人员的共识。但目前国内还未有一套系统的大型中西医诊疗丛书出版,广大中、西医临床医师及实习医师查阅及学习颇感不便。所以,系统总结我国当代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三方面诊疗经验,签粹临床专家的诊治精华,努力反映临床各科中西医诊疗水平已成为迫在眉睫之事了。鉴于以上原因及强烈的责任感,我们组织了我国数百位临床各科的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著名专家共同编写了1800余万字,20部的《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这套巨著。该书适合广大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人员参考使用,是广大基层医师的临床必读书,也是广大中、西医院校实习医师临床学习的重要参考用书。本套丛书体例新颖,特色鲜明,突出临床,突出诊治,突出中西医并举及在临床治疗上的互参并用。从实际出发,客观介绍每一疾病的各种诊疗方法,围绕临床诊治,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体现了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反映了当代中西医诊疗水平。每一种书一般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介绍本学科临床基本知识和技术,并对本学科临床诊疗中具有一般性的问题设专题进行介绍。各论主要介绍疾病的诊疗。以西医病名为纲,中西医内容分述。对每一疾病,均从西医、中医、中西医结合三方面论述其诊治。西医内容包括:〔概述〕、〔诊断要点〕、〔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诊断提示〕〔治疗方法〕、〔治疗提示〕。中医内容包括:〔辨证纲目〕、〔辨证选方〕、〔专方验方〕、〔其它疗法〕、〔中成药〕、〔名医经验〕。中西医结合内容包括:〔治疗思路与方案〕、〔诊疗经验集要〕。西医部分的〔诊断提示〕和〔治疗提示〕是本书重要特色之一。这部分内容重点对该病在发生、发展,以及诊治过程中有关诊断、治疗的重点、难点等诸多相关问题进行临床提示,集中反映了临床专家的诊治精华和实践经验。〔诊断标准〕重点介绍了本病目前最新统一的西医诊断标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医部分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既有辨证论治,又有专方验方的应用,及其他临床行之有效的方药、方法。中西医结合部分重点介绍疾病在治疗上的中西医方法协同作用,有机结合应用,既体现了当代中西医结合诊治的成果,又具有很好的学术及实用价值。本套丛书共计20种,包括《中西医临床肿瘤学》、《中西医临床疼痛学》、《中西医临床骨伤科学》、《中西医临床皮肤病学》、《中西医临床儿科学》、《中西医临床妇科学》、《中西医临床外科学》、《中西医临床肛肠病学》、《中西医临床呼吸病学》、《中西医临床消化病学》、《中西医临床心血管病学》、《中西医临床肾病学》、《中西医临床血液病学》、《中西医临床神经病学》、《中西医临床急症学》、《中西医临床老年病学》、《中西医临床眼科学》、《中西医临床耳鼻咽喉科学》、《中西医临床精神病学》、《中西医临床性病学》。本套丛书的编写工程浩大,各书主编及编写人员表现出了极大的责任心,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同时又得到了许多学术界知名专家的指导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领导的关怀和支持,谨此致谢。鉴于本套丛书涉及面较广,临床疾病诊疗又极具复杂性,又受编审时间和编者水平的限制,故书中不妥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尚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今后再版时修订和更新,使本套丛书成为广大医务人员的良师益友。《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编委会一九九六年三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