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义理与考据相结合的方法,对《郭店楚墓竹简》中的重要篇目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全书的内容进行了整体的勾勒与通论。认为郭店简书乃是战国中期偏晚以前制作或传抄的儒道著作。前五章对《老子》、《太一生水》两种道家著作,《五行》、《性自命出》和《语丛》六篇儒家著作进行了专章的研究。简本《老子》三组在抄作时间上呈现出历时性变化的文本特征;在战国早期,《老子》当远较郭店简本三组的总和为多。且简本《老子》的发现,对于老子原本的思想及原始儒道关系的理解,也具有重要意义。《太一生水》的理论贡献则主要表现在宇宙生成论系统的构筑上,可能出于战国中期南方楚道家之手。对于儒简《五行》、《性自命出》及《语丛》诸篇,本书深论其心性论及伦理思想,对心性论所根源的天命,天道观亦有所探究。在分析各篇简书的思想内涵的基础上,又结合世传文献的考证,认为楚简《五行》可能出自子思或世硕之手,但后者的可能性大于前者;《性自命出》可能的作者颇多,与思孟学派.世硕诸儒相关较大:《语丛》前三篇与第四篇并非同例.前三篇乃按内容的不同而编次。抄作的儒书语摘.而第四篇则有可能属于战国中期纵横游士之编作,或更可能因为士为君的需要而编联,汇抄在一起的。后五章乃通论简书的天命与天道,人性与人心.治道与伦理思想。天命与天道是心性论的根源,心性论是中国哲学的核心,而治道与伦理既是天命与天道的落实,同时更是心性论的外显。此外本书在后三章对《穷达以时》,《成之闻之》,《尊德义》、《六德》和《唐虞之道》等篇简书亦有着重论述,对它们各自的思想内涵尤有深入的发掘和说明。总之从思想上来说,郭店简书尤其是儒家简书的部分,其理论内核乃集中在心性论上,其思想的深刻、复杂与系统,足以反映孔孟之间中国儒家思想的一般面貌,而且对于中国心性论思想的确认与肯定,对于中国哲学思想主题变迁的重新理解与把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