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二十世纪末的今天,随着社会转型时期到来,商业化、世俗化的浪潮汹涌高涨,席卷而至。文学领域所受到的前所未有的冲击和侵袭,有目共睹。丈人世俗化和文学世俗化已成当今时尚,普遍流行。传统的士志于道已转变成士志于利;文以载道已转变为文以载欲。对于上述文化现象,众说纷纭,多有歧义,由此引发的学术讨论和文艺论争,则是方兴未艾,高潮迭起,深受广大读者关注。这一方面反映出上个世纪末文化界、学术界多元竞争、空前活跃的生动局面;一方面也辐射出在世纪之交的一动荡之中几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冲突和文化选择,这是极富时代意义的。特别是当前学术讨论和文艺论争中产生的一些不同流俗、独立思考的文章,不但有益于健康学术氛围的传扬,更有益于世道人心,的确弥足珍贵。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希特在《论学者的使命》中指出,学者真正的使命是:“高度重视人类一般的实际发展过程,并经常促进这种发展过程。”他意味深长地说:“一个丧魂落魄的时代,把它自己所不能攀登的一切称为狂想,它带着恐惧的心情,使自己的视线避.开一幅只能看到自己麻木不仁和卑鄙可耻的画面。”因此,真正的学者应该具有一种精神,一种为真理和学术献身的精神。诚如费希特所言“把我这个时代和后代的教化工作担当起来;从我们的工作中产生出未来各代人的道路”。为了给当前广大读者提供世纪之交较为典型、丰富的文化信息,给今后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提供具有文化价值和代表性的参考史料,我们收集选编了这本书稿,但愿对当代的文化建设有所助益,对广大读者有所启迪。由于编选者能力和条件所限,遗珠之憾在所难免,恳切期望得到广大读者及方家谅解和指教。本书再版之际,再一次感谢所有参予本书撰稿的学者和批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