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民族社会学”课程教材,全书共分18章,内容涉及(1)“民族”和。族群”的定义,(2)族群意识,(3)理解中国族群关系的理论框架,(4)族群关系的社会目标;(5)如何衡量与分析现实社会中的族群关系,(6)族群集团之间的结构性差异;(7)族群集团在人口结构方面的差异,(8)人口迁移与族群关系,(9)语言使用与族群关系,(10)族群居住格局与族群关系,(11)族际通婚;(12)影响族群关系变迁的因素分析,(13)族群平等和影响族群关系的政策因素,(14)现代化进程中族群关系的演变t(15)族群关系与“民族主义”;(16)群族关系发展前景的展望。本书以社会学为学科基础,吸收了人口学、政治学、种族与族群研究等领域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案例,结合了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其理论来源涵盖了西方民族社会学、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中国民族关系演变史等内容,并介绍了大量国内外的研究实例。书后附有修订后的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04年春季“课程大纲”,可供任课教师参考。本书使用对象为:各高等学校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区、地、市党校研究生或培训进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