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对这种折扣进行弥补的期冀,本人将米勒在中国的大多数能找到演讲稿以及学者的一些回应编辑成册,为了读中国读者对米勒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专门约请了米勒为《土著与数码冲浪者:米勒中国演讲集》写下了一篇自述,从他个人的学术经历中,我们能生动而形象地感受到文学理论在美国的一些发展脉络,同时,也能清晰地看到,米勒批评思想的变化与发展,他早年倡导“意识批评”理论,认为文学基本上是一种意识形式,作品是意识形式通过思想而以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后来在解构主义盛行之后,他从追随普莱,转向赞成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土著与数码冲浪者:米勒中国演讲集》还附上的米勒的学术简历与著作目录,试图呈现米勒的学术全貌,但我知道,这实际上不可能,所有这些努力,至多只能降低米勒在中国接受的折扣,这种降低来自于阅读文章总能比听演讲全面、深入,而一系列的文章则有利于相互参照,更完整地理解米勒的思想。令人遗憾的一点是,米勒早年来华时的个别演讲文本当时未被译成中文发表。此外,米勒每次来中国都是在各地、各学校巡回演讲,《土著与数码冲浪者:米勒中国演讲集》只能标出其中的一个单位作为代表。还需说明的是,国内关于米勒的研究、译介与访谈的文章已为数不少,仅选取4篇作为代表,实为《土著与数码冲浪者:米勒中国演讲集》主题与篇幅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