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大海》创作于1978年,曾获英国文学最高奖——布克奖(BookerPrize)。小说以第一人称为视角,叙述了功成名就的戏剧界大导演查尔斯·阿罗比,隐居大海边反省自己的人生经历、寻找情感寄托和执着求“善”的心路历程。全书以查尔斯与哈特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辅之以他与众多情人的感情纠葛,其间穿插了他与神秘的詹姆斯以及几个至交好友的故事。作者力图把西方文化与神秘的东方哲学思想——藏传佛教糅在一起来剖析查尔斯的人生追求。作者借詹姆斯之口指出:“我们的种种欲望和情感寄托构成了上帝。一旦某种情感寄托被舍弃,另一种就会以慰藉的面目到来。”青梅竹马式的爱情失意,令查尔斯失去了情感的寄托,只好在别的女人身上寻找哈特莉的影子;与此同时,哈特莉也便成为他心目中至善至美的象征,照亮他人生旅途的“光明之源”。“她是善的信念的组成部分,一条活生生的证据;这份信念纯洁无瑕,无懈可击,无隙可乘。”小村里的偶遇使查尔斯重燃对哈特莉的爱情,他将心目中得到升华的完美形象,投诸现实中形容猥琐、思想贫乏的哈特莉身上,想当然地以为她过着一种痛不欲生的生活,企图凭一介之勇救哈特莉于水火之中。但最终失之交臂。詹姆斯三番五次的开导以及他的去世所带来的震撼力,使查尔斯终于领悟到自己其实是在做“梦的追寻”,“为一个虚幻的海伦而战”。查尔斯对哈特莉的执着追求以及最终的失败,深刻地体现了作者本人对“善”的哲学思考:“善是一种理念,它存在于生活中,但却是一种抽象的存在,就像我们心目中的上帝一样。”“膜拜者赋予被膜拜的对象以力量……对心灵世界近乎完美的干涉就会在心中滋生恶魔。本想唤魔行善,神魔却乘虚而入,随后制造祸端。”作者试图表明:在20世纪,善的理念正在代替人们对上帝的崇拜和对宗教的虔诚,成为新的情感寄托;但这个情感寄托依然像上帝一样,也是一种虚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