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图1水利造就的河流——四川成都水利全图
图2100年前绘制的都江堰渠首枢纽图
图3都江堰
图4宝瓶口及内江进水口一段
图5二王庙一角及三字经碑刻
图6都江堰水源地——岷江的上游
图7春天的成都平原
引论
0·1江河孕育的人类古文明——世界四大河流文明
0·2文明传播与消失中水利的影响
0·3黄河与长江——华夏文明的摇篮
0·4都江堰——水文明的经典
第一篇成都平原与都江堰
第1章成都平原及其河流
1·1岷江及成都平原的河流
1·2成都平原的地理环境
1·3成都平原历代政区的沿革
第2章蜀文明及其治水活动(公元前约3000年至前362年)
2·1蜀国的远古文明
2·2鳖灵治水传说与开明王朝
2·3蜀国与中原的交流
第3章都江堰的创建及早期发展(公元前361年至前207年)
3·1蜀郡在统一战争中的地位
3·2创建都江堰
3·3成都二江与秦代成都
3·4秦蜀守李冰治蜀及先秦岷江水利
第4章都江堰对天府之国的造就(公元前206年至961年)
4·1区域政治及经济中心形成
4·2都江堰渠首工程的逐步完善
4·3都江水利的扩展
4·4岷江中游新灌区——通济堰
4·5成都二江及其对成都城市发展的影响(至877年止)
4·6唐代成都水道的重要改造
4·7摩诃池与锦宫城的园林水系
第5章都江堰灌区在两宋经济中的地位(960年至1279年)
5·1成都平原水利区的耕桑之利
5·2宋成都——水运枢纽与商业重镇
5·3宋代的都江堰渠首工程及灌区管理
5·4成都淹城之灾及北宋城市水道的改造
第6章都江堰的两次废弃和重建(1271年至1820年)
6·1宋末元初成都的毁灭与重建
6·2明末清初成都平原的浩劫和恢复
6·3明末清初都江堰的废弃和重建
6·4元明清时期的都江堰渠首工程
6·5明清成都内城水系
第7章都江堰发展的承前启后期(1821年至1949年)
7·1清后期经济衰败对都江堰的影响
7·2清末两次大修都江堰
7·3灌区水政的变革
7·41933年叠溪地震前后的都江堰
7·5都江堰第一个现代水利规划《都江堰治本计划》
第二篇都江堰的科学成就及传统技术
第8章都江堰渠首工程——无坝引水规划与设计的典范
8·1“四六分水”与鱼嘴分水排沙机理
8·2“深淘滩.低作堰”与飞沙堰的节制功能
8·3水则与标准台——量水和河工标准
8·4渠首永久性的进水口——宝瓶口
第9章灌区干支渠分水枢纽工程
9·1都江堰渠系规划的特点
9·2灌区干支渠级堤堰分(引)水工程
9·3民堰分水及控制工程
9·4渠系配套工程
第10章传统工程技术
10·1竹笼工鱼嘴结构及建筑型式
10·2都江砌石鱼嘴的应用与争论
10·3湃缺的结构与施工
10·4传统河工构件及技术
10·5河方工程
第三篇都江堰的管理
第11章水行政管理的历史演进
11·1都江堰水行政管埋组织体系
11·2清后期至民国时期的水行政管埋
11·3灌区干支河堰各级管埋机构
11·4民堰管埋组织
11·5都江堰堰工讨论会
第12章岁修经费.工料来源及劳动力组织
12·1官堰岁修经费及工料的来源与演变
12·2清代至民国时期官堰岁修经费和工料的组织
12·3民堰工程岁修经费.工料及劳动力组织
第13章岁修工程管理
13·1渠首(官堰)的岁修
13·2灌区支斗级河堰的岁修工程管埋
13·3各级民堰的岁修工程
第14章灌区用水管埋
14·1渠首段水量的调配
14·2灌区各干河灌溉水量调节及工程措施
14·3民堰的用水管理
第四篇区域水文化和水的宗教
第15章李冰的神话及其社会意义
15·1李冰神化的过程
15·2李冰祠与伏龙观
15·3祟德庙与二王庙
第16章水的宗教及宗教的利用
16·1江渎庙和大禹庙
16·2灌口二郎神及其他诸神
16·3川主庙
16·4与岁修有关的宗教活动
16·5李冰封王与开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