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因为多年从事网络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的缘故,我一直都非常留意网络技术、电子商业(E-business)的发展动态。1999年,国内外的股票市场掀起了对“有线电视股”的投资热潮,我开始对数字电视作为传播媒介、商务手段的价值进行研究。我当时还没有给自己的研究总结一个整体的“数字媒体”的概念;后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电视技术、电信技术越来越融合化(Convergence),传统媒体在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的研究领域也不再局限于对单个媒介形式的关注,从此就把这些定义为数字媒体研究。在与国内外大学、产业单位的交流中,我对数字媒体形成了更加清晰、整合、深入的认识,涵盖了技术细节、数字媒介理论、媒介文化、历史、营销等多个角度,这也是本书内容形成的渊源。国内外的高校、科研单位从20世纪末开始陆续开办了“数字媒体”或者叫“新媒体”的专业及课程,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投入“数字媒体”的研究工作。但因为数字媒体涵盖的范围太广,并且有较多的技术细节需要攻克,因此传播学者很少有较为系统的著作问世。在经过了长时间的资料和相关知识准备后,我从2001年开始着手本书的撰写工作;在国内外的前辈、朋友的关心、鼓励、支持下,历时两年,才得以完成此书。本书从多个角度系统地对数字媒体这个新的学科进行了分析、介绍,内容涉及传播学、数字通信学、电子工程学、广告学、营销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我在组织本书的内容结构的时候,对要涉及的数字媒介进行了分类,譬如互联网、数字广播电视、数字电影、无线媒介、数字化出版等,但最后根据目前国内在此领域的研究进度和需求,我互联网部分的内容简化了,而以数字广播、电影、电视为主线,从技术、理论、营销等角度进行重点分析、探讨。这一点还请读者注意和理解。本书第一部分首先对媒介和数字媒介进行了理论定义,介绍了前人在数字媒介方面上的理论贡献。第二部分对数字媒介进行基础性的介绍。第二章是关于数字无线移动媒介的内容;第三章介绍了在国外有着较大规模应用群体的电视游戏系统;第四章是关于卫星广播、DAB等数字音频广播的知识;第五章对数字电视从历史演进、发展现状、未来预测等角度进行了较为理论化的阐述;第六章介绍了在美国等少数地区有着较大规模应用的个人电视(PVR)服务;第七章详细、深入地探讨了数字电影,为了让读者能够全面、系统地认识数字电影,此章也汇总了一部分技术内容;第八章则对数字出版技术进行了深入的阐述。第三部分的重点放在数字媒介经营与管理上。它包括了出现不久的数字媒体资产管理,以及目前在国内外正在进行的数字电视尤其是基于有线电视网的数字电视的经营。第四部分对与数字媒介关系密切的数字广告进行了介绍。第十一章的内容是发展相对较为成熟的网络广告,第十二章展示了方兴未艾的虚拟广告,第十三章是关于流媒体中的广告应用,第十四章介绍了无线广告,第十五章则探讨了刚刚出现并亟待规范的数字电视广告。此部分的最后一章——第十六章,研究了数字媒介销售和购买需要注意的计费问题。最后的结语部分,我谈了一下对行业发展现状的一些感想以及对未来发展的认识。本书出版之际,首先允许我感谢华盛顿大学的刘端裕博士。刘博士是斯坦福大学的硕士和密歇根大学的博士,国际知名的传播和数字媒体专家。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我得到了刘博士强大的精神鼓励与无私的资料和智慧支持;刘博士还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应邀为本书作序,作为晚辈,我深深地感激刘博士宽广的胸怀。其次,我要感谢本书的编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司马兰、陈泽春、宋晶老师以及孙利军先生。几位老师在仔细认真地通读了本书的初稿后,提出了非常宝贵的修改意见。本书处处体现着几位老师的经验与智慧。另外,还要感谢杨童菲、毕静、王焱等人在本书中所付出的辛勤工作。最后,我要感谢我的母亲刘桂芹女士。母亲看我每天十几个小时地超负荷工作,时常心疼儿子的辛劳,说以为我调到学校能轻松一些,就不会像在公司那样没日没夜地工作了。我很惭愧,母亲寡居一人,能够以伟大的情操和胸怀原谅不孝儿投身工作,在此叩谢母亲的理解和支持。本书虽然资料准备较为充分,也得到了众人的鼓励和支持,但因为本人才疏学浅,再加上时间紧迫,难免会出现缺漏,还希望得到广大读者的原谅、批评与指正。冯广超谨识(fffchao@hotmail.com)初稿完成于2003年7月15日终稿完成于2004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