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概论、技术基础篇、系统集成篇和应用篇。概论部分叙述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和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系统的背景资料;技术基础篇详细介绍了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系统基础的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基础知识以及大型SCADA系统的软件平台;系统集成篇阐述了系统集成的基本概念,系统集成的国际标准,系统集成接口开发的方法以及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所涉及的自动化子系统的内涵;应用篇则介绍了已实施成功和正在实施的三个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系统的案例。本书作者总结了多年来从事轨道交通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施的经验,同时也聘请了行业专家参与本书的写作和评审。因此,本书的内容翔实、技术实用、具有较强的应用指导价值。本书可作为轨道交通领域技术管理干部和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工程的科研人员、设计师和工程师的技术参考用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工业自动化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的参考读物。前言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和轻轨)发展的历史表明:城市地铁和轻轨是解决大城市交通紧张、市民出行困难、汽车污染环境等严重问题的有效交通方式。目前我国一些大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之后,也出现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市民乘车难、出行难的问题,亟待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发展,必将迎来轨道交通的一个稳定发展期。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系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运营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将这本书奉献给广大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工程技术工作者,支持他们在轨道交通自动化中的发展和创造。城市轨道交通应用环境特殊,运营业务面广,对自动化系统的要求极为苛刻。不仅每一个子专业自动化系统形态各异,而且全线的系统按地理分散于方圆数十千米。因此,当要求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系统支持全线的运营管理时,它既不同于一般制造业的离散控制系统,也不同于流程工业中的DCS系统,而是涵盖了几乎所有工业自动化系统形态的大型计算机集成系统。时代的车轮驶入了21世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也达到了新水平。目前,建设一条城市轨道新线路时,同时要求为这条线路建设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已成为一种国际潮流,也成为国内轨道交通自动化系统发展的方向。因此,应用开放系统,满足最终用户应用要求,以无缝的接口应用子系统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已经成为提升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水平,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现代化的最有效手段。本书共分三篇:技术基础篇、系统集成篇和应用篇,详细地论述了轨道交通自动化系统和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总结了本书作者们在近年国内几个重大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设计和实施中的经验。写作时力求内容翔实、数据准确、方案实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力求引证最新的资料为工程技术工作者参考;力求解读最新的系统集成国际标准为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的信息共享平台服务。本书重点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集成系统的软件体系,总结了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共享平台时的系统集成的经验,说明了系统集成中接口开发的规范化过程,无疑将有助于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方面的工程技术工作者的工作。同时,在编写书稿过程中也听取了一些国内长期从事轨道交通事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的宝贵意见,使书稿更适应专业工作者的需求。本书所述的大型SCADA系统及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系统集成等技术内容也可供输电、输油、输气自动化系统,城市公用事业自动化系统(自来水及水处理、热力、燃气、城市公交系统)的工程师们借鉴和参考。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的范围很广,信号专业、通信专业,车辆专业等的自动化都有各自的一整套技术内涵和细节,本书不作专述。本书集中论述了城市轨道交通机、电及设备诸专业自动化系统的理论和实践,阐明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自动化系统(信息共享平台)的技术内涵。本书由魏晓东先生主编并执笔概论部分、第7章、第17章和第4章部分内容;朱毅明先生执笔第5章和第15章部分内容;谢红兵先生执笔第6章;赵云飞先生执笔第8章;孙巍先生执笔第9章和第15章的部分内容;曲立东先生执笔第10章和第4章部分内容;杨经伟先生和梁红云女士执笔第11章;张延生先生执笔第13章;王镇宇先生执笔第14章;周东红先生执笔第16章;丁军先生执笔第18章;北京地铁公司的李鸿春先生特为本书撰写了第12章。王常力博士为本书作序;秦永胜博士为本书策划;行业专家,北京地铁公司吴铀铀先生、广州地铁公司徐明杰先生、毛宇丰先生审核了本书,北京地铁公司张兆贤先生、深圳地铁公司张健保先生对本书部分章节初稿提供了宝贵建议,特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