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来,中国人一直传诵着一句名言:“少年强则国强。”今天人人都希望少年强,问题是少年怎样强?是逼着少年强,还是让少年自强?是给他们施以强大的压力,还是给予他们成长的“推动力”,调动他们的“内动力”?目录: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教师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每一个健健康康降生于人世,天真无邪、可爱活泼的孩子何曾不是一张白纸、一张原本都可以画成最新最美的图画的白纸?遗憾的是,在中国,理论上是一回事,而教育的现实却偏偏又是另一回事。有传媒披露:截止20世纪末,中国现有的3亿学生中,被全国各类学校划入“差生”行列的学生达到5000万人,相当于1个法国、10个瑞士、100个卢森堡的人口!这个惊人的数字对当下的中国教育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没有差的孩子,只有差的家长,::来自中国家庭教育误区的报告100年来,中国人一直传诵着一句名言:“少年强则国强。”今天,人人都希望少年强,问题是少年怎样强?是逼着少年强,还是让少年自强?是给他们施以强大的压力,还是给予他们成长的“推动力”,调动他们的“内动力”?考上大学的苦恼在中国,上大学是夕少人的梦想。无论对家长、学生还是学校,中小学长达12年的教育,归根结底目的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考上大学。然而,当成千上万的考生挥汗如雨奋力拼搏饥不择食般地从拥挤不堪的高考独木桥中挣脱,总算闯进大学的校门时,迎接他们的难道只有鲜花与欢笑吗?不!当他们如梦初醒,发现自己原本选择志愿的权利被无情剥夺、进入的大学和专业是学非所爱、对大学的陈旧的教材和平庸的教师都大失所望的时候,苦涩与无奈便不可避免。走近被称作“天之骄子”的当代中国大学生群体,你会发现,这些经历了炼狱般的苦难好不容易挤过独木桥的大学生,他们中的许多人似乎并没有胜利者的喜悦,相反心里充满了失望和迷惘……从分数重压下救出的少年英才::一位母亲和她儿子的故事一位原本醉心于事业的母亲,囚儿子令人头痛的学习成绩而导致离婚,离婚的痛楚促使她转而全身心投向儿子的学习。她整天督促儿子做作业,不惜血本给儿子买来各种辅导资料、请家教,母子俩疲惫不堪痛苦不堪但得不偿失,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儿子最终只考上了中专。万般无奈的母亲只得教儿子学电脑,没想到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化教育却让原本顽劣的儿子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儿子不但因不屑于中专文凭毅然中途退学,有一天竟然还走上大学讲台给学历和年龄都高于自己的大学生讲课。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年仅18岁的儿子囚闯过了微软认证考试中难度最高的两项国际性考试而一跃成为令人羡慕的“亚洲最年轻的数据库专家”!家有考生没有经历过高三的学生不会知道什么是辛苦,什么是竞争,什么是残酷。没有做过高三学生家长的人不会知道什么是忧心如焚,什么是焦虑不安,什么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高考,不仅是考学生,同样也是考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选择志愿;如何选择学校里五花入门的专业;如何内紧外松,所有的压力自己扛;如何为孩子制作可口的饭菜,让孩子有一个好胃口;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考前的焦虑、考后的不安;如何帮助孩子面对失败的打击,重新站立起来,这一切都成了考验家长的一道道关口。家庭革命一位独生子女的父亲,在儿子长到20岁的时候,非要逼迫儿子签一份协议。这份协议条款不过76个字,概括它的精神就是“四不管”。这“四·不管”规定了协议一旦生效,父母从此可以在四个方面不管儿子;儿子也可以不管父母。中国几千年文明历史,家庭生活和父子亲情组合着一种一成不变的内涵,用现在的法律来解释就是:“父母有养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子女也有赡养父母的责任和义务。”而这位独生子女的父亲全然不顾几千年的古老传统,执意要在自己家里来一场革命,“革”儿子的命,也“革”自己的命。欲说还羞性教育一位高中男生对记者坦言:我对性敢说敢问,而老爸却在家中谈“性”色变,高中之前全家看电视,只要出现亲热镜头,马上让我闭眼。我第一次遗精时,问我老爸,他欲说还“羞”,不知从何说起。我觉得现在学校不光是应该给学生开设性教育课,同样还应组织专家给家长上性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