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人类的根基: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水土资源

人类的根基: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水土资源

人类的根基: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水土资源

定 价:¥35.00

作 者: 杨庭硕,吕永锋著
出版社: 云南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云南大学民族学文库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10686730 出版时间: 2004-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1cm 页数: 488页 字数:  

内容简介

  《人类的根基: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水土资源》探讨的虽然仅是水土资源及其维护,但涉及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却可视为当代生态问题讨论的缩印,其中包含了众多备受争议的重大理论及实践问题。生态危机是20世纪末开始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严峻问题。在世人认识到生态危机严重性的同时,随即也引发了一系列尖锐的论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学科理念出发,对生态危机的认识和理解各不相同,所提出的生态危机的解决办法也是大相径庭。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背景下,《人类的根基: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水土资源》一书的出版显然具有其特殊意义。因而,对《人类的根基:生态人类学视野中的水土资源》作一个简单的述评肯定有助于人们对于生态问题理解的深入。

作者简介

  吕永锋,男,1978年生,浙江永康市人。2001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人类学系。获学士学位;现就职于湖南吉首大学民族学研究所,主要从事生态人类学和影视人类学研究,已发表论文多篇。杨庭硕,男,苗族,1942年生,贵州贵阳人。1967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1983年云南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获民族学硕士学位。其后先后任职于贵州民族学院和湖南吉首大学,一直从事民族学教学与研究。已出版《民族文化与生境》《西南与中原》《相际经营原理》《人群代码的历史过程》和《三都水族人家》等专著。目前在多所高等院校担任客座教授和研究员。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
第一节 当代的水土流失灾变
一、问题的缘起
二、水土流失与四大危机的关联性
三、水土流失的复杂性
四、当代水土流失灾变的特点
第二节 水土资源维护失范
一、正确的水土资源维护目标
二、水土资源维护思路的偏颇
第三节 灾变救治表层化存在的问题
一、水土流失灾变的实质
二、救治对策单一化
三、忽视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四、忽视救治过程中派生的负面影响
五、忽视救治后的合理规划
第四节 缺乏信息支撑
一、信息时代的信息障碍
二、获取有用信息的困难
三、信息解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四、信息收集需要另辟蹊径
五、建构信息处理的新体系
第五节 民族文化价值的失落
一、重视各民族传统文化价值
二、重新认识砂田农耕的价值
三、土地石漠化并非顽症
四、聚雨灌溉技术并未过时
五、充分利用传统智慧和技能
六、传统文化是持续动员社会力量的源泉
第二章 水土流失的二重性
第一节 水土流失的基本概念
一、正确理解水土资源的实质
二、水土资源的价值评估
三、对水土流失的理解
第二节 自然水土流失
一、水土流失的二重性
二、自然水土流失的特性
三、自然水土流失的运行规律
第三节 人为水土流失
一、治理的核心——对付人为水土流失
二、人为水土流失的次生性
三、人为水土流失的人为性
四、人为水土流失的剧增性
五、人为水土流失的其他基本属性
第四节 水土资源维护
一、多样化结构稳定并存
二、利用价值最大化
三、提高生命物质产出能力
四、具体维护的内涵
第五节 两种灾变不容相混
一、灾变的自然性与人为性需严格区分
二、对1998年洪灾主要成因的分析
三、灾变救治需借鉴各民族的智慧和技能
第六节 水土流失灾变救治的任务
一、恢复水土资源的利用价值
二、根除灾变隐患
三、防范两种水土流失的叠加
四、水土资源改性后的利用方式
第三章 文化制衡略论
第一节 从生物制衡到文化制衡
一、学术背景
二、复杂的自组织系统
三、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运行
四、平衡与制衡的区别
五、文化制衡的内涵
第二节 文化制衡的运行方式
一、文化制衡与生物制衡的关联性
二、文化制衡的实质
三、文化制衡的运行特征
四、人类社会与地球生命体系偏离的成因
第三节 文化建构的双重性
一、文化建构的双重法则
二、文化建构的生物性法则
三、文化建构的社会性法则
四、文化建构双重性的辩证统一
第四节 文化适应的双向性
一、适应概念的历史回顾
二、适应概念的内涵
三、文化适应的生物性取向
四、文化适应的社会性取向
第四章 水土资源的利用与维护
第一节 文化及其生境
一、生境概念的提出
二、民族生境概念的内涵
三、生境中的水土资源利用与维护
四、从生境建构特点所看到的当代灾变
第二节 民族生境与水土资源的利用
一、生境运行的规律
二、生境运行缺陷的文化伦理剖析
三、文化类型的差异对生境建构的影响
四、多元文化可以并行延续的理论基础
五、从适应角度所看到的我国水土资源特点
第三节 民族生境中的水土流失
一、不同类型文化建构下民族生境中的水土流失
二、对人为水土流失的认识
三、不同文化样式下的水土资源利用与维护
第四节 论脆弱生态系统
一、脆弱生态系统的内涵
二、水土资源利用中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
三、对“脆弱生态系统”的界定
第五章 人为水土流失的控制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