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B02#本书围绕着新闻与传播的批判理论、新闻传播与社会变迁、全球传播的历史与现状等主题展开论述,内容丰富,观点独到。既可供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供大学生、研究生阅读。 本书汇集了作者从事教学与科研2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的主要文稿。本书分为四相板块,一是“理论篇”,二是“历史篇”,三是“演讲篇”,四是“书缘篇”。这些文字大多曾发表于核心期刊,基本围绕着新闻传播的批判理论,新闻传播与社会变迁,全球传播的历史与现状等主题。有些文章发表后,还得到学界同人的“商榷”。同作者的其他著述相似,本书也体现着一种对“中国气派与中国风格”的自觉追求。既可供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供大学生、研究生阅读。作者简介李彬博士,1959年,生于新疆乌鲁木齐,祖籍河南。 ——1978年春,考入郑州大学中文系(新闻方向),为所谓“77级”大学生。 ——1984年后,一直在高校新闻院系执教。 ——1998年,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博士学位。同年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任系主任。 ——2001年,调入清华大学传播系。 现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院长助理,另兼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和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2003年,获得清华大学研究生“良师益友奖”。 ——2004年,获得清华大学“优秀班主任一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 传播批判理论、新闻传播与社会变迁、全球传播的历史与现状等。 主要著述: ——《传播学引论》,新华出版社,1993。 ——《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合著),新华出版社,1998。 ——《唐代文明与新闻传播》,新华出版社,“新闻传播学博士文库”,1999。“吴玉章新闻奖”提名。 ——《大众传播学》(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报界档案》10种(合作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 ——《传播学引论》(增补版),新华出版社,2003。 ——《媒介二十五讲》(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媒介话语:新闻与传播论稿》,新华出版社,2005。 ——《新闻写作》(译),新华出版社,1999。 ——《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译注),新华出版社,2004。 近年所开课程(含合作开设): 中国新闻传播史(本科生); 外国新闻传播史(本科生); 名记者研究(本科生); 媒介文化与批评(本科生); 新闻史研究(研究生); 媒介与社会研究(研究生); 新闻中的文化(新生研讨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