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事仲裁法》双语教科书系根据培养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而编写的。本教材的编著者长期从事国际经济法和国际商事仲裁法的教学与研究,并自1989年起被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聘任为仲裁员至今。作为独任仲裁员、首席仲裁员和合议庭仲裁员,作者在该会参与审理了国际经济贸易仲裁案件一百余起,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教材可以说是作者多年来对国际商事仲裁研究领域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作者所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我国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项目批准号:01JA820020)的组成部分。本教材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紧密结合国际商事仲裁理论与实践和我国有关国际商事仲裁的立法与实践,全面、深入、系统地阐述了国际商事仲裁法涉及的主要理论与实践问题,包括国际商事仲裁的性质和特点、临时仲裁机构与常设仲裁机构、仲裁协议、可仲裁事项、仲裁庭的管辖权限、仲裁程序、临时性保全措施的发布与实施、仲裁证据及其认定、解决争议的适用法律,特别是商人习惯法及其适用的问题,以及仲裁裁决及其承认与执行等问题。与以往出版的教科书不同,本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在编写体例上采用了中英文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国际商事仲裁法的常用语、关键词语,均用英文表述,或者专门加以注解。此外,对于相关国家有关国际商事仲裁的立法、国际公约和示范法中的某些规定,引用的也是英文文本。本教材的另一个特点是在编写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体现为在绝大多数的章节中均附具了相关案例,对于各章节中所讨论的重点问题,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使读者加深对所阐述的仲裁理论的理解,并使其深刻地体会这些理论是如何在具体的案例中应用的。编著者在选择各节后所附的案例时,均对这些案例的出处作了说明,对于其中一些案例在编著的过程中作了适当的加工。本教材的第三个特点是坚持将国际商事仲裁的立法、实践与我国国际商事仲裁的立法、实践相结合。在每一章的最后一节,都专门对我国国际商事仲裁的立法与实践进行阐述和分析。我们学习国际商事仲裁法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国际商事仲裁中的理论前沿问题和相关国家的立法与司法实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了配合学习国际商事仲裁法,作者还选编了中英文对照的《国际商事仲裁法参考资料》,收录了相关的国际公约、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制定的《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仲裁规则》和《调解规则》,以及相关国家的仲裁法和国际上一些主要国际商事仲裁机构的最新的仲裁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