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辅大学教辅高频电子线路(第4版)

高频电子线路(第4版)

高频电子线路(第4版)

定 价:¥43.00

作 者: 张肃文主编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标 签: 线路

ISBN: 9787040156058 出版时间: 2004-1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3cm 页数: 300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为进一步适应电子技术的发展与教学的要求,本书第四版在第三版的基础上,本着“打好基础,精选内容,逐步更新,利于教学”的原则,进行了全面修订。主要是删除某些陈旧内容,适当增加某些新内容与集成电路;新增加了“信号分析”与“数字调制与解调”两章。专业名词在第一次出现时,加注了英文译名。对习题答案作了进一步订正。全书共13章,即:绪论,信号分析,选频网络,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非线性电路、时变参量电路和变频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参量现象与时变电抗电路,振幅调制与解调,角度调制与解调,数字调制与解调,反馈控制电路,频率合成技术。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子信息工程与通信工程专业教材,也可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张肃文,1925年生,河北省正定县人。1948年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工学院电机系。以全院第一名成绩于1946、1947连续两学年度获得院奖学金。毕业后留校任教。1953年调至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1984年调回武汉大学。历任两校教授、无线电系系主任、学位与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电工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电子线路组委员;电子部无线电技术与信息系统教材编委会副主任兼电路与系统组长;湖北省暨武汉市通信学会副理事长;武汉市科协荣誉委员等职。主要著作:《无线电原理》,《调速管原理》,《非线性振荡引论》等。主编《低频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等15《高频电子线路》,总计约500万字。其中《高频电子线路》于1988年获首届国家级优秀教材奖,1997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余篇。由于从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成绩显著,1990年获国家教委表彰。1993年起,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图书目录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无线电通信发展简史 1
§12 无线电信号传输原理 2
121 传输信号的基本方法 2
122 无线电信号的产生与发射 4
123 无线电信号的接收 7
§13 通信的传输媒质 9
参考文献 13
第2章 信号分析 14
§21 信号的分类 14
§22 信号的分析方法 15
221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表示法 16
222 非周期信号的指数表示法——傅里叶变换方法 23
223 傅里叶变换的一些基本性质 30
§23 抽样定理 35
§24 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传输 37
241 无失真传输的条件 37
242 理想滤波器 38
243 信号传输的失真问题 40
§25 多址信号的传输 41
参考文献 43
思考题与习题 43
第3章 选频网络 44
§31 串联谐振回路 44
311 基本原理 44
312 串联振荡回路的谐振曲线和通频带 47
313 串联振荡回路的相位特性曲线 49
314 能量关系及电源内阻与负载电阻的影响 49
§32 并联谐振回路 52
321 基本原理及特性 52
322 并联振荡回路的谐振曲线、相位特性曲线和通频带 56
323 信号源内阻和负载电阻的影响 57
324 低Q值的并联谐振回路 58
§33 串、并联阻抗的等效互换与回路抽头时的阻抗变换 60
331 串、并联阻抗的等效互换 60
332 并联谐振回路的其他形式 61
333 抽头式并联电路的阻抗变换 62
§34 谐振回路的相频特性——群时延特性 64
§35 耦合回路 66
351 互感耦合回路的一般性质 67
352 耦合振荡回路的频率特性 70
§36 滤波器的其他形式 75
361 LC集中选择性滤波器 75
362 石英晶体滤波器 76
363 陶瓷滤波器 80
364 表面声波滤波器 82
参考文献 84
思考题与习题 85
第4章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88
§41 概述 88
§42 晶体管高频小信号等效电路与参数 91
421 形式等效电路(网络参数等效电路) 91
422 混合π等效电路 94
423 混合π等效电路参数与形式等效电路y参数的转换 95
424 晶体管的高频参数 98
§43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100
431 电压增益 101
432 功率增益 103
433 通频带与选择性 104
434 级间耦合网络 106
§44 多级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109
§45 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111
§46 谐振放大器的稳定性与稳定措施 114
461 谐振放大器的稳定性 114
462 单向化 118
§47 谐振放大器的常用电路和集成电路谐振放大器 122
471 谐振放大器常用电路举例 122
472 集成电路谐振放大器 125
§48 场效应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128
481 共源放大器 128
482 共栅放大器 129
483 共源-共栅级联放大器 130
§49 放大器中的噪声 131
491 内部噪声的来源与特点 131
492 电阻热噪声 135
493 天线热噪声 138
494 晶体管的噪声 138
495 场效应管的噪声 140
§410 噪声的表示和计算方法 142
4101 噪声系数 142
4102 噪声温度 145
4103 多级放大器的噪声系数 146
4104 灵敏度 147
4105 等效噪声频带宽度 148
4106 减小噪声系数的措施 149
参考文献 151
思考题与习题 151
第5章 非线性电路、时变参量电路和变频器 156
§51 概述 156
§52 非线性元件的特性 158
521 非线性元件的工作特性 158
522 非线性元件的频率变换作用 160
523 非线性电路不满足叠加原理 161
§53 非线性电路分析法 162
531 幂级数分析法 162
532 折线分析法 166
§54 线性时变参量电路分析法 168
541 时变跨导电路分析 168
542 模拟乘法器电路分析 169
543 模拟乘法器电路举例 171
544 开关函数分析法 173
§55 变频器的工作原理 175
§56 晶体管混频器 178
§57 二极管混频器 183
571 二极管平衡混频器 184
572 二极管环形混频器(双平衡混频器) 185
§58 差分对模拟乘法器混频电路 188
§59 混频器中的干扰 190
591 组合频率干扰(干扰哨声)和副波道干扰 190
592 交叉调制(交调) 191
593 互相调制(互调) 192
594 阻塞现象与相互混频 193
595 克服干扰的措施 194
§510 外部干扰 195
5101 工业干扰 195
5102 天电干扰 197
参考文献 197
思考题与习题 197
第6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 204
§61 概述 204
§62 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06
621 获得高效率所需要的条件 206
622 功率关系 211
§63 晶体管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折线近似分析法 212
631 晶体管特性曲线的理想化及其解析式 212
632 集电极余弦电流脉冲的分解 214
633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动态特性与负载特性 216
634 各极电压对工作状态的影响 221
635 工作状态的计算(估算)举例 223
§64 晶体管功率放大器的高频特性 224
§65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组成 226
651 馈电线路 226
652 输出、输入与级间耦合回路 229
§66 丁类(D类)功率放大器 237
§67 戊类(E类)功率放大器 244
§68 宽带高频功率放大器 247
§69 功率合成器 255
691 功率合成与分配网络应满足的条件 255
692 功率合成(或分配)网络原理 257
693 功率合成电路举例 260
§610 晶体管倍频器 262
附录61 余弦脉冲系数表 265
参考文献 271
思考题与习题 272
第7章 正弦波振荡器 275
§71 概述 275
§72 LCR回路中的瞬变现象 276
§73 LC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79
§74 由正反馈的观点来决定振荡的条件 281
§75 振荡器的平衡与稳定条件 283
751 振荡器的平衡条件 283
752 振荡器平衡状态的稳定条件 286
§76 反馈型LC振荡器线路 290
761 互感耦合振荡器 291
762 电感反馈式三端振荡器(哈特莱振荡器)291
763 电容反馈式三端振荡器(考毕兹振荡器)293
764 LC三端式振荡器相位平衡条件的判断准则 293
§77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问题 297
§78 石英晶体振荡器 300
781 并联谐振型晶体振荡器 301
782 串联谐振型晶体振荡器 303
783 泛音晶体振荡器 304
§79 负阻振荡器 306
§710 几种特殊振荡现象 309
7101 寄生振荡现象 309
7102 自偏压建立过程与间歇振荡现象 311
§711 集成电路振荡器 314
§712 RC振荡器 317
7121 RC相移振荡器 318
7122 文氏电桥振荡器 319
附录71 隧道二极管简介 323
附录72 h参数等效电路 324
参考文献 327
思考题与习题 328
第8章 参量现象与时变电抗电路 336
§81 概述 336
§82 参量放大器 336
821 变容二极管的非线性特性 336
822 参量放大的物理过程 337
823 非线性电抗元件中的能量关系 339
824 参量放大器的特性和运用范围 342
§83 参量混频器 342
831 参量混频原理 342
832 参量混频器电路 344
§84 参量倍频器 344
841 变容二极管倍频器 345
842 晶体三极管倍频器 348
§85 参量自激现象及其消除 350
851 参量自激现象及其危害 350
852 参量自激原理和消除参量自激的方法 351
参考文献 352
思考题与习题 352
第9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 354
§91 概述 354
911 振幅调制简述 354
912 检波简述 355
§92 调幅波的性质 357
921 调幅波的数学表示式与频谱 357
922 调幅波中的功率关系 363
§93 平方律调幅 364
931 工作原理 364
932 平衡调幅器 365
§94 斩波调幅 366
941 工作原理 366
942 实现斩波调幅的两种电路 369
§95 模拟乘法器调幅 370
§96 单边带信号的产生 373
961 单边带通信的优缺点 373
962 产生单边带信号的方法 374
§97 残留边带调幅 380
§98 高电平调幅 381
981 集电极调幅 381
982 基极调幅 382
§99 包络检波 383
991 包络检波器的工作原理 383
992 包络检波器的质量指标 384
§910 同步检波 390
§911 单边带信号的接收 396
参考文献 398
思考题与习题 398
第10章 角度调制与解调 401
§101 概述 401
§102 调角波的性质 403
1021 瞬时频率与瞬时相位 403
1022 调频波和调相波的数学表示式 404
1023 调频波和调相波的频谱和频带宽度 408
§103 调频方法概述 414
1031 直接调频原理 415
1032 间接调频原理 415
§104 变容二极管调频 416
1041 基本原理 416
1042 电路分析 418
§105 晶体振荡器直接调频 425
§106 间接调频:由调相实现调频 428
1061 调相的方法 428
1062 间接调频的实现 433
§107 可变延时调频 434
§108 相位鉴频器 435
1081 相位鉴频器的工作原理 435
1082 相位鉴频器回路参数的选择 438
§109 比例鉴频器 440
§1010 其他形式的鉴频器 444
10101 脉冲计数式鉴频器 444
10102 符合门鉴频器 446
附录101 将(1+mcosΩt)γ展开成泰勒级数 450
附录102 频偏较大时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的分析 451
附录103 式(10816)的推导 452
参考文献 453
思考题与习题 453
第11章 数字调制与解调 457
§111 概述 457
§112 振幅键控 459
§113 移频键控 460
§114 移相键控 463
1141 二相移相键控 463
1142 四相移相键控 466
1143 移相键控与移频键控的简单比较 468
§115 正交调幅与解调 469
§116 其他形式的数字调制 470
1161 时频调制 470
1162 时频相调制 471
参考文献 471
思考题与习题 471
第12章 反馈控制电路 472
§121 自动增益控制(AGC) 472
§122 自动频率微调(AFC) 475
§123 锁相环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479
§124 锁相环路各部件及其数学模型 480
1241 鉴相器 481
1242 低通滤波器 487
1243 压控振荡器(VCO) 489
1244 锁相环路的数学模型 490
§125 锁相环路的分析 492
1251 一阶锁相环路 492
1252 二阶锁相环路 500
§126 集成锁相环 505
§127 锁相环路的应用简介 508
1271 窄带跟踪接收机(锁相接收机) 509
1272 锁相环路的调频与解调 510
1273 调幅信号的解调 513
1274 振荡器的稳定与提纯 513
1275 倍频器与分频器 513
1276 相关应答器 515
附录121 一阶环路方程的解(只求锁定状态) 516
附录122 一阶环路在小扰动下的捕捉时间 518
参考文献 518
思考题与习题 519
第13章 频率合成技术 521
§131 频率合成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521
§132 频率直接合成法 526
1321 非相干式直接合成器 526
1322 相干式直接合成器 526
1323 频率漂移抵消法(外差补偿法) 529
§133 频率间接合成法(锁相环路法) 530
1331 脉冲控制锁相法 531
1332 采用吞脉冲可变分频器的频率合成器 531
1333 间接合成制加减法降频(模拟锁相环路法) 533
1334 间接合成制除法降频(数字锁相环路法) 536
§134 集成频率合成器 543
参考文献 544
思考题与习题 544
习题答案 545
符号表 551
名词索引 566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