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的文字属于杂文性时评,具有比较强的现实内容,其中往往融进了当时发生的一些社会事件。书中包含了奥运三观,辩证三思,反腐三析,政绩三页,为民三事,民主三声,收费三乱,权利三议,公交三写,春节三景,读书三识,求职三回,节约三式,动物三章,饭食三道,文学三论,出版三讲等。本书前言“三题”之魅/贺圣遂不断有随笔集问世的江曾培先生,近日又推出新著《三题集》,堪谓对书界的又一贡献。大凡作文,总是一文一题,一题一文。而此集一概以三题为一文,可称别有一番深意。试读集中之文,从开篇的《奥运三观》,接下来的《辩证三思》,到终篇的“低俗三展”,均是以一个主题连缀三篇文章,而每篇文章既独立成篇,又紧扣所述主题,以三篇为一组,颇有些类似组诗、组歌的杂文构思,不能不说是个创新。倘若细读每一文中的三题,大体又有同中之异:有的为层层递进式,如《反腐三析》、《文化三论》等篇,随着一题一题地展开,所论主旨逐渐深入,可收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之效;有的为平行并列式,如《贪官三相》、《春节三景》、《俭奢三述》、《三城三赞》、《读书三说》等,属同一个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案例的反复阐述,使所论主题显得深刻、丰满,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无论哪一类型的文章,都反映着作者一而再、再而三的深深思索,体现出作者在市场经济大潮下,面对纷纭繁杂、光怪陆离的低俗、恶俗、媚俗风气,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三题集》中的文章,均属杂文性时评。正如作者所说,“杂文性时评的一大特点,就是敏感与尖锐的要求,它犹如感应的神经,对社会事件迅速而敏捷地做出反应。”我们看到,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是极其广泛、极其敏锐的。他喜闻各地涌观的“还湖于民”、“政府超市”、“爱民超市”等新鲜事物,立即饱含激情地予以肯定,阐述这些事物的美好定义;他从“自觉与豪华开幕式告别”、“领导不陪会”等新闻报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作风之变,立即大加弘扬,希望“务实”之风吹遍各地;从“让鼓掌通过远去”,谈论政治民主的进步;从政府的“玻璃”钱柜,看到为政“透明”的转变。对于身边发生的这些情情事事,他都能捕捉到它们的闪光之点,评论其蕴含的哲理,体现的希望,让人们从中感受到时代前进的脚步声。而《贪官三相》、《招聘三谬》、《造假三讹》、《月饼三秋》等文,又对社会上种种令人厌恶的丑陋现象,进行了入木三分的批判。在分析巨贪李真这类“今世之嗜取者”时,特地引用唐代散文家柳宗元的《传》,借形象,譬喻贪得无厌之流,最终会像一样,“不甘重负,坠地而死”,其走向毁灭是必然归宿。这种呼喊,如黄钟大吕,足以让世人警醒。特别应提出的是,集中的一部分时评,是针对文化界的,诸如《文化三论》、《文物三志》、《文学三谈》、《报刊三读》、《出版三讲》、《艺术三嘘》、《低俗三展》等篇。作者长期耕耘于出版文化领域,深厚的功底,充实的积累,敏锐的眼光,使他能对文化界的晴晴雨雨、是是非非,做出独具见地的判断,对貌似时尚而实为低俗、庸俗的文学作品做出犀利的批评,他再三强调媒体不能成为“媚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搞文化的应走文化路”,“娱乐圈不可反文化”,这些铮铮正言,显示着一个老文化工作者的一身正气,他告诫同仁不能在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中,忘记了文化工作者的文化责任。斯言可贵,岂可漠然置之!照惯例,为著作写序,总是寻找比自己资历更深、声望更高的人。但江曾培先生却反其道而行之,一定要我免为此难。我再三推辞,他却坚持说:“书在哪里出,就请哪里写,从来如此。”我敬重这种为人风格,恭敬不如从命。由是则使我有了先读之机,遂写下上述文字,作为读后感言。2004年11月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