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辅综合素质教育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

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

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

定 价:¥22.00

作 者: 吕庆广著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丛书
标 签: 外国政治

ISBN: 9787214036575 出版时间: 2005-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1cm 页数: 429 字数:  

内容简介

  《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由导论、正文六章和结语构成,分别论述60年代学生运动的根源、组织形式与矛盾冲突、政治理念与文化主张、运动的乌托邦设想及其实践模式、学生运动对60年代和60年代以后的社会文化与政治的影响。导论部分旨在介绍国内外有关60年代学生运动研究的主要学术观点和理论流派,说明研究本课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一章论述60年代激进学生运动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根源。笔者在这一章里通过历史分析指出,建构在深厚社会理想主义价值观之上的悠久的激进社会批判传统为60年代学生运动提供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土壤;20世纪前期的学生运动为60年代的学生运动提供了诸多遗产;自进步主义时代以来历经“新政”和“公平施政”改革,追求进步意识已普遍深人人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冷战在美国的多重效应;高等教育的变化与观念冲突;新文化批评与新英雄的涌现;等等,所有这些方面,作为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所形成的矛盾的表征,汇成新一代反叛青年的校园与街头政治破土而出的多重活水源头。紧接着的一章论述老左派组织的衰微与新一代激进力量崛起的关系,主要学生组织的产生、发展和组织内部的结构特征以及与不同组织间的和谐与冲突关系。本章以“学生争取民主社会缘组织”(SDS) 研究个案,集中分析其组织形式、内外矛盾以及发展演变,并从中总结其基本特点,探索组织蕴涵的种种致命因素。在第三章里,分析校园反叛者的东部犹太和新教文化背景与SDS前期的制度内改革关系,着重论述作为改革运动表现形式的“经济研究与行动计划”的社区改革行动和伯克利自由言论运动的内容,其中运动的政治主张与文化理想是主要分析对象。通过分析,指出了制度内改革向超越制度的对抗转变的必然性。突然全面升级的越战,决定性地改变了学生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学生运动中心迅速由东向西转移,西部更加激进、更加年轻的嬉皮文化的一代闯人前台,成为学生运动的主体。在乌托邦文化激情的推动下,学生运动从抗议很快向反抗(政治文化对抗)和激进变革(文化大拒绝与极少数人的恐怖主义攻击)转变,在这由低到高演进的轨迹中,挫折感在其中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学生的直接政治行动和先锋派艺术以及嬉皮士行为合流,使文化变革成为整个运动的根本目标和基本内容,极少数学生个人英雄主义式的恐怖主义暴力行动的动力和目标仍然在此。暴力对抗既是学生政治浪漫主义的巅峰,又是运动的晚钟夕照。这是第四章的基本内容。第五章阐述了学生反对派对美国社会的批判立场和理论依据,通过对《休仑港宣言》和以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为代表的一系列文本的分析,深人剖析其理想社会蓝图的乌托邦特性。对乌托邦理论构想和乌托邦实验―乌托邦另类空间的主要特征及其反功利主义伦理进行细致论述,以充分展示其激进特征。最后一章论述学生反叛运动的终结和主要由它建构的作为当代美国社会宝贵遗产的“60年代精神”对现当代美国社会文化的革命性影响,探讨导致学生运动终结的多种内外因素,对这场学生反叛运动的社会作用、文化意义和历史地位进行全面而充分的评价;对60年代学生运动的激进价值观和后现代主义话语之间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着重强调前者对后者的兴起所具有的本源性意义。在结语里,笔者对以上章节内容进行了概括,认为60年代文化反叛精神已经制度化,并融入现代美国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美国社会的现在和未来。另外,笔者在正文之后特别附上《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写作所依据的主要中英文资料索引,旨在方便读者。

作者简介

暂缺《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文化传统与社会变迁:60年代学生运动的社地背景
第一节 美国激进文化传统与早期学生运动
第二节 战后美国社会转型与较园景观
第三节 新文化英雄与新意识
第二章 青年反对派的崛起与学生组织透视
第一节 新一代激进反叛力量的兴起
第二节 SDS:聚光灯下最醒目的旗号
第三节 合作与矛盾:学生组织的内外关系
第三章 东海岸文化传统与制度内变革
第一节 东部犹太与新教背景的影响
第二节 基层民主与社区行动
第三节 自由言论运动(FSM):从自由主义到激进主义的转折点
第四章 升级换式:超越制度的政治对抗与“文化革命”
第一节 中心西移:大草原文化背景的崛起
第二节 反战抗议与运动的激进化
第三节 暴力“革命”与另类生活
第四节 先锋艺术与学生政治合流:导向反主流文化
第五章 大拒统:从乌邦到异托邦
第一节 为美国“病态社会”诊断
第二节 乌托邦及其实现途径
第三节 异托邦的模式与价值伦理
第六章 学生反叛的终结与“60年代精神”的建构
第一节 60年代学生运动终结原因析论
第二节 60年代激进学生运动的影响及其遗产
第三节 60年代学生反叛文化与后代主义之滥觞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