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文化文化评述中国古代戏剧形态与佛教

中国古代戏剧形态与佛教

中国古代戏剧形态与佛教

定 价:¥24.00

作 者: 康保成著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丛编项:
标 签: 佛教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01862075 出版时间: 2004-07-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1cm 页数: 462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有关中国戏剧史的专题研究著作,主要探讨佛教对我国戏剧形态的影响这一宏观而又众说纷纭的学术课题。在前辈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本书具体讨论了佛教与我国戏剧的演出场所、脚色、剧本体制、音乐、表演身段诸方面的关系,所涉及的主要戏剧品种有金元杂剧、明清以来的地方戏、藏戏、傀儡戏影戏等。本书重视原创性,从实证研究、个案研究入手,其显著特色是第一手材料的使用,尤其是汉译佛经中相关材料的分析和运用,同时结合文物图片,逐一对具体个案作出有说服力的考证,从而使佛教在我国戏剧的成熟过程中起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这一结论显得水到渠成。本书从佛教于古代戏剧关系的角度切入,对戏剧史上一些悬而未决的难题提出了新的看法或作出了新的解释。例如,宋代戏剧演出的重要场所“瓦舍”原为僧舍,“勾栏”亦与佛寺建筑相关;元杂剧的“题目正名”、“楔子”、“折”等,均从佛教术语借来,戏剧史上存在一个从敷演佛经到敷演戏曲的过渡环节;藏戏不属于傩戏,而是典型的佛教戏剧;我国皮影戏不是在宋代才成熟的,而是在佛陀“以影说法”的影响下,成熟于中唐时期等。总之,本书为中国戏剧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材料与新的结论。

作者简介

  康保成,男,1952年生,河南郑州人。1975年至1984年先后在河南大学中文系读本科、硕士研究生,并留校任助教、讲师。1984年春至1987年春在中山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研究生,师从王季思教授、黄天骥教授。1987年留校任教,1992年晋升副教授。1994年至1997年在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任教。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戏曲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戏曲史。近年来侧重从戏剧与民俗、宗教的关系方面入手,探讨古代戏剧形态的演变。主要著作有《中国近代戏剧形式论》(漓江出版社1991年5月版)、《苏州剧派研究》(花城出版社1993年3月版)、《关汉卿选集》(与李树玲合作,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长生殿》笺注(与竹村则行合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2月版)、《傩戏艺术源流》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版)。

图书目录

绪论:佛教东渐与中国戏剧的发展
第一章 古代戏剧演出场所与佛教
第一节 戏场:从印度到中国
第二节 “瓦舍”、“勾栏”来源考述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古代戏剧脚色与佛教
第一节 色、脚色、部色
第二节 佛寺中的“净人”与戏剧脚色“净”
第三节 末尼与苍鹘
第四节 “捷讥”的来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戏曲演唱与佛教转经
第一节 昆曲“转喉”的唱法及渊源
第二节 “务头”之语源及其与转音之关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金元杂剧形态与佛教
第一节 金元杂剧“次本”对佛教术语的借用
第二节 金元杂剧的“宾白”与“表白”
第三节 金元杂剧“题目”、“正名”的来源与性质
第四节 重论“四折一楔子”
第五节 从敷演佛经到敷演戏曲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戏剧形态与禅宗仪式
第一节 参禅仪式中的戏剧因素
第二节 元明禅宗对禅的利用与改造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明清戏曲形态与佛教
第一节 走向地方化、自由化的佛教戏曲
第二节 明清戏曲的演出场所与场合
第三节 佛教法事与明清戏曲
第四节 佛教与戏曲表演身段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佛教戏剧的“活化石”——藏戏
第一节 羌姆角色扮演的象征意义及其与藏戏的关系
第二节 “戏神”汤东杰布与藏戏的佛教基因
第三节 藏戏传统剧目的题材来源
第四节 藏戏的演出形态与佛教的现身说法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傀儡戏影戏与佛教
第一节 佛教与傀儡戏
第二节 佛教与影戏
本章小结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