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宗教道教道教科学思想发凡

道教科学思想发凡

道教科学思想发凡

定 价:¥39.00

作 者: 盖建民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丛编项: 哲学新视界系列丛书
标 签: 道教

ISBN: 9787801904959 出版时间: 2005-03-01 包装: 简裝本
开本: 22cm 页数: 532 字数:  

内容简介

  全书对道教与古代科学思想关系为主线,分道教天学思想、道教术数与传统数学思想、道教物理思想、道教外丹黄白术与古代建筑思想以及道教科学思维方法八个专题,凡九章,外加导论,共计十大篇章,勒为一部。从表层的史实还原、深层的意义诠释和整体的系统解读这三个方面下功夫,力求在史料挖掘有新的突破,并在思想凝炼上有所创新。本书前言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道教科技则是道教文化中的瑰宝。道教科技在中国科技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中国传统科技发展曾有过积极的推动作用。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科学思想史》中,对此有很长的一段评述:“道家哲学虽然含有政治集体主义、宗教神秘主义以及个人修炼成仙的各种因素,但它却发展了科学态度的许多最重要的特点,因而对中国科学史是有着头等重要性的。此外,道家又根据他们的原理而行动,由此之故,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他们同希腊的前苏格拉底的和伊壁鸠鲁派的科学哲学家有很多相似之处。……道家深刻地意识到变化和转化的普遍性,这是他们最深刻的科学洞见之一。”在这段文字中,李约瑟所谓的道家显然是包括道教在内的,其所强调的在中国科技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道家道教科学哲学,也是道教内部能够产生丰富的科技成就的一个重要根源。我们所说的道教科技,是指道教学者的科学思想及其科技成就,包括某些同道教神仙方术糅合在一起的有科学技术价值的内容。其范围甚广,涉及数理工农医等多种学科。其中,道教外丹黄白术对中国古化学和冶金学有不菲的贡献;内丹学则在人体科学奥秘的探索,包括生理学、心理学、脑科学等领域有卓著成就。道教的服气、导引、存思、守一、服食、辟谷等道术在体育学、营养学、养生学等领域取得了极为独特的成就;道教医药学在中国传统医学史上有其不容忽视的地位,道教中的房中术亦包含有诸多性医学、性心理学的合理科学思想;道教在天文学、物理学、地理学、农学、植物学、矿物学、机械制造及生态学等多种领域也有突出贡献。道教科技涉及的学科领域和内容十分广泛,不仅许多具体科技成就至今仍有独特的实际应用价值,而且其中蕴涵的丰富科学思想,也是中国传统科学思想不可或缺的部分。如同李约瑟博士所言:“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系统研究道门中人对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及其思想的贡献,挖掘道教科学思想的资源,梳理道教科学思想的发展脉络,探讨道教科学思想的现代价值,不仅有助于澄清科技史和科学思想史上的许多问题,解决科技文化史上存在的疑难,而且有利于深化和拓展道教文化史特别是道教思想史领域的学术研究,正确认识和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为现代文明的合理永续发展,提供来自中华文化系统的有益启示。盖建民博士对道教与古代科技文化有专攻,为人朴实好学。其博士论文《道教医学》在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后,颇受学术界好评,先后荣获中国道教文化研究优秀著作奖及人文社会科学省部级政府一等奖。呈现在读者面前的《道教科学思想发凡》,系作者经过多年艰苦学术探索和沉思的又一力作。道教科学思想研究是道教思想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沿领域。盖建民早在四川大学求学期间,就作为主要学术骨干参与了我主持的国家“九五”至“十五”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道教思想史》的研究工作,担任《道教科学思想》子项目的写作任务,在道教与古代科技研究领域积累了许多第一手资料,并陆续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发表。因此,对盖建民毕业后选择道教科学思想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我一直是鼓励和支持的。道教与古代科技关系十分密切。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一书中很早就指出:“道教有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对中国科技史有兴趣的人,可以从道士的著作中找到许多资料。”这一观点曾深深影响了李约瑟。李约瑟也曾云:“道教十分独特而又有趣地揉和哲学与宗教,以及原始的科学与魔术。要了解中国的科学与技术,这是极为重要的。”《道藏》中载有丰富的古代宇宙观、自然观、医学、药物学、化学、天文、地理、数学、技术等科学思想史。过去由于种种原因,该领域少有人问津。学术界对道教思想的研究多从历史、神仙、哲学、伦理、政治、三教合一、美学等角度进行,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界还没有一部以道教科学思想为专题的论著。近20多年来,学术界发表的有关道教思想的论文有近百余篇,其中探讨道教科学思想的只有十数篇左右,而且探讨的领域多局限于医药养生和外丹黄白术方面。对道教天文历法思想、道教科技思维方法、道教技术发明思想、道教学者的数学、地理学、建筑学思想研究,由于需要专深的自然科学理论和宗教学知识背景,不少人视为畏途。中国传统科技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研究也是近年来科技哲学和科技史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也相继出版了几部论述中国传统科技思想的著作,但都没有涉及道教科学思想。因此,本书的出版无论是从道教研究还是从中国古代科技思想研究来说都有重要的学术创新价值。由于道教科技往往与神仙方术的宗教神学糅合在一起,因此,在探讨它的时候,必须应用正确的方法作指导,实事求是地对它进行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剔出其宗教神学的杂质,汲取其合理的科学内容。迄今为止,有些人仍对宗教文化抱有成见,把宗教与科学绝对对立起来,视二者为水火不相容的东西,否认它们之间可以相互交叉。因而一说到道教文化,他们就持不屑一顾的轻蔑态度,矢口否认其中还有合理的科技成分;另一些人虽然看到了道教学者在科技上的杰出成就,但他们在肯定这些科技成就的时候,又仅仅承认这些学者是杰出的科学实验家,避而不谈他们同时又是虔诚的宗教家,实际上仍然是把宗教与科学绝对对立起来。还有些人认为,对道教科技可以原封不动地全盘吸收过来,而不必对它进行任何分析批判。所以这些看法,从研究思想方法上来说,都有失偏颇。本书作者在这方面有清醒的认识,把握的尺度可谓适中,其运用的方法也很精当。作者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理性态度和大胆探索的学术精神,对道教科技思想进行全面系统的挖掘与研究。作者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以史立论,史论结合,运用文献考释和哲学理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一方面,从宏观角度把握道教思想与古代科技的关系,客观评价道教在中国古代科技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揭示道教思想有助于推动古代科技进步的积极因素,同时分析其不利于古代科技发展的消极因素;另一方面,从微观角度入手,深入细致地分析探讨道教科技的思想内涵、特征,挖掘道教科技原典、道教徒宗教实践活动中所蕴含的古化学、医药养生、天文历法、环境地理、数学科学思想,对其中有现代价值的部分如思维方法、医药养生、地理环境思想予以科学总结和诠释。客观、平实地评析道教思想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与作用。本书有自己独到的研究视域和体系。作者从表层的史实还原、深层的意义诠释和整体的系统解读这三个方面下了相当大的苦功夫,《道教科学思想发凡》一书在道教科技史料挖掘和道教科学思想的提炼上都有可喜的突破和创新,该书在拓展道教学、中国古代科技思想研究领域,促进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研究方面,均有较高学术价值。盖建民博士的这一新作,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即将出版之际,应作者之邀,略缀数语,是以为序。

作者简介

  盖建民,男,1964年2月生,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宗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道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专著有《道教医学》、《道教医学导论》、《科学淘汰与科学汲取》等,合著有《道教文化新典》等,参编《三玄与丹道养生》、《金丹派南宗》、《方域道迹考原》等系列专集12部,专著《道教医学》荣获福建省政府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论著选后获得福建省政府第三届,第四届社夫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二项和三等奖一项及中国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道教金丹派南宗研究》等多项课题,在《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中国哲学史》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正式出版论著一百余万字。相关图书经济学的理解与解释道教生态学宋明道学新论:本体论建构与主体性转向资本论与科学研究方法宋明道学新论

图书目录

导 论………………………………………………………………………………………(1)
一 “道教科学思想”命题的提出与界说…………………………………………(1)
二 道教科学思想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代意义……………………………………(22)
三 道教科学思想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旨要…………………………………………(26) 第一章 自然之道——道教科学思维方法探析…………………………………………(29)
第一节 仰观俯察……………………………………………………………………(35)
一 道教之“观察”……………………………………………………………(35)
二 “观变察机”………………………………………………………………(38)
第二节 勤求试之……………………………………………………………………(41)
一 道教之“实验”……………………………………………………………(41)
二 “参验”与“勤求试之”…………………………………………………(43)
第三节 析理入微……………………………………………………………………(51)
一 “博闻善择”、“由易及难”……………………………………………(51)
二 “精辩玄赜”、“析理入微”……………………………………………(54) 第二章 夜观星象——道教天学思想发微………………………………………………(58)
第一节 道教崇尚天文之迷…………………………………………………………(59)
一 先秦道家的遗风……………………………………………………………(60)
二 “天人合一”与“身国同治”……………………………………………(61)
三 天体的崇拜与敬畏…………………………………………………………(63)
四 求道证道的需要……………………………………………………………(67)
第二节 《丹元子步天歌》中的天文学思想………………………………………(72)
一 “步天识星”的天文学思想………………………………………………(74)
二 “三垣二十八宿”的星空划分新思想……………………………………(76)
第三节 道教学者的历法新思想……………………………………………………(80)
一 古代历法与道教……………………………………………………………(80)
二 道教历法探奥………………………………………………………………(81)
三 道教对历法科学思想的推动………………………………………………(84)
第四节 赵友钦《革象新书》天文思想……………………………………………(92)
一 缘督真人赵友钦及其科学著作……………………………………………(92)
二 《革象新书》的天文学新思想……………………………………………(94) 第三章 以术演道——道教术数与传统数学思想………………………………………(97)
第一节 “数与道非二本”…………………………………………………………(98)
一 “术数”析义………………………………………………………………(98)
二 道教术数与中国传统数学的关联…………………………………………(107)
第二节 《数术记遗》及其算学思想………………………………………………(114)
一 《数术记遗》新论…………………………………………………………(114)
二 《数术记遗》中的算学思想特色…………………………………………(118)
第三节 天元术与道教………………………………………………………………(121)
一 神秘的“洞渊九容之说”…………………………………………………(121)
二 从天元术看道教对传统数学思想的影响…………………………………(129) 第四章 观变察机——道教物理学思想钩沉……………………………………………(137)
第一节 道与万物之理………………………………………………………………(138)
一 “物理”一词的典出与道家、道教………………………………………(138)
二 道教物理学思想的特征……………………………………………………(142)
第二节 道教典籍中的物理学思想…………………………………………………(144)
一 《玄真子外篇》及其物理思想……………………………………………(144)
二 《化书》中的物理学思想…………………………………………………(148)
三 《谷神篇》与道教宇宙论思想考论………………………………………(152)
第三节 道教物理学思想的典型案例研究…………………………………………(163)
一 彪炳史籍的“小罅光景”…………………………………………………(163)
二 运思巧妙的实验物理思想…………………………………………………(165) 第五章 化化不间——道教外丹黄白术与古代化学思想………………………………(169)
第一节 道教外丹黄白术的渊薮与发展……………………………………………(172)
一 原始外丹黄白术的滥觞……………………………………………………(172)
二 道教外丹黄白术的崛起和兴盛……………………………………………(178)
三 道教外丹黄白术的分化与持续发展………………………………………(197)
第二节 道教外丹黄白术的理论思想和方法………………………………………(200)
一 道教外丹黄白术的哲学思想基础…………………………………………(201)
二 道教三大金丹思想…………………………………………………………(208)
三 道教外丹黄白术的方法、器具和步骤……………………………………(218)
第三节 道教外丹黄白术与中国古代化学思想……………………………………(237)
一 道教外丹黄白术与中国古代化学思想的萌芽……………………………(237)
二 道教外丹黄白术与中国古代化学知识的孕育……………………………(238)
三 未尽的思绪:道教外丹黄白术为何未能衍化出中国近代化学…………(259) 第六章 医道融通——道教医学养生思想及其现代价值………………………………(264)
第一节 道教“尚医”考析…………………………………………………………(265)
一 道教“尚医”的历史渊源…………………………………………………(265)
二 道教“尚医”的内在逻辑…………………………………………………(272)
三 道教“尚医”的伦理基因…………………………………………………(275)
第二节 道教医学养生思想之历史脉络……………………………………………(276)
一 魏晋南北朝道教医学养生思想……………………………………………(277)
二 隋唐道教医药学思想………………………………………………………(291)
三 宋元明清道教医学养生思想………………………………………………(317)
第三节 道教医学模式及其养生思想的现代意义…………………………………(331)
一 道教医学模式确立的宗教哲学基础………………………………………(332)
二 道教医学模式的合理内核…………………………………………………(336)
三 道教医学养生思想的现代价值………………………………………………(344) 第七章 农道合修——道教农学思想索隐………………………………………………(381)
第一节 一个被遗忘的研究领域……………………………………………………(382)
一 道教“重农”、“贵农”思想考原………………………………………(382)
二 道教典籍中的贵农、重农思想……………………………………………(386)
第二节 “农道合修”的道门隐士…………………………………………………(399)
一 “农道合修”与道教教义思想……………………………………………(399)
二 “农道合修”的意义………………………………………………………(402)
第三节 成体系的农学思想…………………………………………………………(408)
一 陈《农学》的道教色彩…………………………………………………(408)
二 陈《农书》的农学思想特点……………………………………………(410) 第八章 俯察地理——道教地理学思想稽考……………………………………………(421)
第一节 道教地理学的形成…………………………………………………………(421)
一 道教与地理的契合…………………………………………………………(421)
二 独树一帜的道教地图学派…………………………………………………(426)
第二节 《五岳真形图》地图绘制科学思想………………………………………(429)
一 道教符图与地图溯源………………………………………………………(429)
二 《五岳真形图》新论………………………………………………………(433)
三 《五岳真形图》的科学思想价值…………………………………………(436)
第三节 玄教门人朱思本地图科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440)
一 朱思本及其地理学著作……………………………………………………(440)
二 朱思本地理科学思想方法…………………………………………………(444)
第四节 《长春真人西游记》的地理学价值………………………………………(447)
一 作为地理学家的丘处机……………………………………………………(447)
二 《长春真人西游记》的地理学成就及其价值……………………………(452) 第九章 阴阳和谐——道教堪舆与古代建筑思想………………………………………(457)
第一节 道教堪舆术的理性批判……………………………………………………(458)
一 “堪舆”透析………………………………………………………………(458)
二 “堪舆”与古代建筑选址…………………………………………………(461)
第二节 道教堪舆流派及其对传统建筑思想的影响
——以客家土楼为中心……………………………………………………(467)
一 生态建筑之“典范”………………………………………………………(467)
二 道教堪舆流派及其对土楼建筑思想的渗透………………………………(472) 附  录 道教与科技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497) 主要参考文献………………………………………………………………………………(516) 后  记……………………………………………………………………………………(530)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