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乐总统(1890-1970)是军人,作家,政治家和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缔造者。出生于一个爱国的中上层阶级的天主教家庭。1913年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作战勇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指挥一个坦克旅,1940年5月曾任第4装甲师准将。6月出任雷诺政府负责防御和作战的副国务秘书。当贝当政府取代雷诺政府准备同德国谈判停战时,他离开法国前往英国。6月18日他在伦敦向法国广播,号召他的同胞在他的领导下继续抗战。1940年8月2日,法国军事法庭对他缺席判处死刑。当时他仅有少数政治追随者和志愿人员,组成自由法兰西武装力量。他并无政治地位,在英国和法国均不知名。从伦敦发出的电波,自由法兰西武装力量的行动,以及与法国抵抗组织的接触,使他的领导地位得到了全国的承认。1943年他将总部迁至阿尔及尔,任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席。1955~1956年,戴高乐退隐家中,撰写回忆录:《向荣誉呼喊》、《团结》和《救星》。1958年5月,阿尔及尔爆发起义,法国面临发生内战的危险。他临危受命出任共和国总统。他抱有一个坚强的信念: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有一位有权作出决定的领袖。他到各省旅行,会见普通百姓和地方知名人士,并依靠忠实于他的部长们运用宪法条款来抑制议员们的权力;他加强国家经济实力,计划改组军队,发展独立的核威慑力量,并通过宪法将非洲海外领地变成12个政治上独立的国家,以防止今后发生新的阿尔及利亚事件。从1962年起至1965年他再度当选总统止,他利用欧共体为法国的利益,特别是农业利益服务。他为法国制定“民族独立”政策,1966年宣布法国完全退出北约,但仍留在大西洋联盟内。在他担任总统的第二个任期内,他开始同共产党国家进行“缓和与合作”,和苏联及东欧国家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并于1964年1月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此举震动了西方世界。他还在结束印度之那战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主张所有有关国家实行中立政策,首先是通过谈判达成和约,而前提是美军撤出越南。戴高乐一生中遭遇18次谋杀,最危险的一次是在1962年8月。他和夫人乘坐的汽车在前往巴黎机场的路上遇到一群杀手伏击。当时子弹横飞,四面车窗被打得粉碎。戴高乐的女婿正好在场,他指挥若定,汽车尽管严重受损,还是像风浪中的小船一样冲出了埋伏。车子被打出了14个弹孔,万幸的是戴高乐夫妇都毫发未损。他一如既往地投身于自己的事业,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历史进程证明,戴高乐不愧是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为中法友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在这场以法西斯轴心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为另一方的大战中,双方投入的兵力兵器之多、战场波及范围之广、作战样式之新、造成的损失之大、产生的影响之深远都是前所未有的。尽管大战结束近50年来,物换星移,事过境迁,但它仍以其恢宏的气势、深刻的内涵、丰富的底蕴,磁铁般吸引着中外众多的军事家、历史学家去探究和著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无数军人提供了表现其才能、施展其本领的机会,孕育和缔造了一代杰出将领。在反法西斯战争的阵营中,更有一批各领风骚、战功显赫的伟大将领脱颖而出,他们以自己的丰功伟绩而名垂千史。《插图本“二战国际风云人物”丛书》共15册,收录了15位著名人物,基本上涵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双方在政治上、军事上起着决定作用的代表人物。其中有深受读者欢迎的国际问题专家、畅销书作者解力夫撰写的二战三巨头、三元凶和其他几位军事历史学者编撰的二战著名将帅等书。